底
底相关字典
底[dǐ]字在结尾的词语
- 连底[lián dǐ]1.全部。 2.谓彻底,根本。 
- 无底[wú dǐ]1.没有底部。形容极深。 2.无限度;无穷尽。 3.谓不知底细。 
- 包袱底[bāo fú dǐ]喻隐私。 
- 小底[xiǎo dǐ]1.内侍;小厮。 2.旧时平民﹑差役对官绅和仆人对主人辈的自称。 3.五代﹑宋时禁军中少年军士。 4.人或物之小者。 
- 后底[hòu dǐ]1.后面;后边。 2.以后。 
- 千层底[qiān céng dǐ]用许多层布重叠起来衲成的鞋底。 
- 井底[jǐng dǐ]见“井底蛙”。 
- 头底[tóu dǐ]底细。 
- 到底[dào dǐ]1.直到尽头。 2.始终;从头到尾。 3.毕竟;究竟。 
- 一抹到底[yī mǒ dào dǐ]谓全部抹掉。 
- 滞底[zhì dǐ]凝集。 
- 探底[tàn dǐ]“探底”是一个股票术语。是指寻找股价最低点过程,探底成功后股价由最低点开始翻升。 
- 囊底[náng dǐ]犹囊中。袋子里面。 
- 特底[tè dǐ]见“特地”。 
- 酒底[jiǔ dǐ]宴会上行酒令的后半部分。饮酒后行之令称“酒底”。酒底又有余兴之意。 
- 揭老底[jiē lǎo dǐ]揭露人的底细。如:双方互相揭老底,闹得不可开交。 
- 原底[yuán dǐ]原本,本来。 
- 污底[wū dǐ]藤壶、牡蛎等藻类和贝类海洋生物附生于船体浸水表面的现象。使船体表面粗糙,增加航行阻力,影响船上海水冷却系统、测深仪、计程仪、声呐等的正常使用。防止办法是在浸水表面涂防污漆或采用海水电解防污,并常进坞清洗。 
- 谜底[mí dǐ]1.谜语的答案。 2.比喻事物的真相。 
- 澈底[chè dǐ]1.清澈见底。 2.彻底;完全。 
- 罐底[guàn dǐ]1.亦作“罆底”。 2.一种瓷质套料鼻烟壶。 
- 错到底[cuò dào dǐ]宋时妇女鞋名。 
- 撤根到底[chè gēn dào dǐ]挖根揭底。 
- 缘底[yuán dǐ]因何;为什么。 
- 案底[àn dǐ]治安机关指某人过去违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 
- 掏底[tāo dǐ]探明底细;摸底。 探明底细;摸底 
- 账底[zhàng dǐ]账簿或指记账的原始单据。 
- 老底[lǎo dǐ](老底儿)①内情;底细:揭老底。②指祖上留下的财产;老本:他家老底儿厚ㄧ几年功夫他就把老底儿败光了。 
- 宁底[níng dǐ]见“宁许”。 
- 潜底[qián dǐ]指藏在泥土中过冬的虫。 
- 个底[gè dǐ]为何﹐为什么。 
- 打底[dǎ dǐ]1.最后面。 2.犹言作为基本条件。 3.奠定基础。 4.指写文章或绘画起草稿。 5.用普通蔬菜垫在珍贵菜肴盘碗底部。 6.在赴宴之先,吃些食物,以免空腹饮酒。 用基本颜色或媒染剂为染布作准备可以用浅靛蓝染料给染布打底 
- 宣底[xuān dǐ]诏书的底本。亦特指枢密院所受诏书的底本。 
- 没底[méi dǐ]1.没有底止。形容程度深。 2.心中无数;无把握。 
- 脚底[jiǎo dǐ]脚掌:脚底起了茧。也说脚底板。 
- 恁底[nèn dǐ]见“恁地”。 
- 兀底[wù dǐ]见“兀的”。 
- 壅底[yōng dǐ]犹阻塞。 
- 箱底[xiāng dǐ]1.箱子的内部底层。 2.指不经常动用的财物。 3.比喻不愿让人知道的事。 4.指剧团的班底。 
- 保底[bǎo dǐ]①保本。②指保证不少于最低限额:上不封顶,下不 ̄。 
- 讨底[tǎo dǐ]打听出详细和全面的情况;探听底细。 
- 漏底[lòu dǐ]1.谓露出真相。 2.告罄。 
- 货底[huò dǐ]指卖剩的商品。 
- 月底[yuè dǐ]1.月光之下。 2.月末﹐一个月要结束的时候。 月末 
- 根底[gēn dǐ]①基础:他的古文根底很好。②底细:追问根底ㄧ探听根底。 
- 透底[tòu dǐ]1.达到极点。 2.透露底细。 3.彻底。 
- 年底[nián dǐ]年终,一年的最后几天。 一年的最后几天 
- 亮底[liàng dǐ]①把底细公开出来:别让大家瞎猜了,你就亮底吧。②显示出结局:这场围棋赛还没亮底呢。 
- 摊底[tān dǐ]摊开底牌。比喻摆出事情的全部实况。 
- 端底[duān dǐ]始末;底细。 
- 纳鞋底[nà xié dǐ]见“纳鞋”。 
- 交底[jiāo dǐ](交底儿)交代事物的底细:你不向我交底,我自然不明白其中奥妙。 
- 家底[jiā dǐ](家底儿)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家底厚ㄧ家底薄。 
- 草底[cǎo dǐ]草稿,底本。 
- 信底[xìn dǐ]书信的草稿。 
- 高底[gāo dǐ]指鞋子底上的厚木底。 
- 心底[xīn dǐ]心里,内心深处。 
- 标底[biāo dǐ]招标人预定的招标工程的价目。 招标人预定的招标工程的底价 
- 末底[mò dǐ]最底下。 
- 稿底[gǎo dǐ]底稿。 诗文、图画的草稿 
- 卧底[wò dǐ]方言。埋伏下来做内应。 〈方〉∶指埋伏下来充当内应 
- 筑底[zhù dǐ]犹彻底。谓无所遗留。 
- 摸底[mō dǐ]了解底细;摸清底细。 了解底细、内情这事我不摸底,你可以问问别人 
- 卖底[mài dǐ]方言。故意泄露底细。 
- 眼底[yǎn dǐ]1.眼中;眼睛跟前。 2.目下;现时。 3.医学用语。指眼睛内部的视网膜﹑黄斑﹑视神经等。临床有眼底检查。 
- 方底[fāng dǐ]盛书简的袋子。因底呈方形﹐故称。 
- 锅底[guō dǐ]锅的底部与烟火直接接触的一面。颜色漆黑。 
- 笔底[bǐ dǐ]犹笔下。 
- 能底[néng dǐ]1.亦作“能地”。 2.犹言这样;如许。 
- 作底[zuò dǐ]1.亦作“作抵”。 2.如何,怎样。 3.为何,为什么。 
- 尽底[jìn dǐ]全部;彻底。 
- 崤底[xiáo dǐ]古地名。也称渑池。在崤山山谷之底。古代曾设崤底关。 
- 为底[wéi dǐ]治足茧。 
- 吊桶底[diào tǒng dǐ]形状像吊桶底部的一种饼。 
- 海底[hǎi dǐ]1.海洋的底部。 2.海床。 
- 地底[dì dǐ]1.指大地的低凹处。 2.地面之下。 
- 河底[hé dǐ]河床的底部。 河床的底部 
- 托底[tuō dǐ]1.垫底。谓衬托在下面。 2.谓有底,有依托。 
- 堕罗钵底[duò luó bō dǐ]南海古国名。即堕和罗国。暹罗古都大城梵名音译。 
- 本底[běn dǐ]根底,素质。 由所处环境所形成的较稳定的辐射水平或声量,大于此本底的欲测效应(如放射性强度)使用仪器(如盖革计数器)可以监测 
- 基底[jī dǐ]1.基础的最下部分。2.未固结或成层的沉积物之下的岩石。3.在其上粘附一种材料(如油漆或薄箔)的基础表面。如:基底动脉。 
- 清底[qīng dǐ]清楚底细。 
- 足底[zú dǐ]1.脚底板。 2.脚底下。 
- 黑底[hēi dǐ]黑暗的内幕。 
- 倒底[dǎo dǐ]1.副词。现多作“到底”。犹言总要,总得。 2.副词。犹言毕竟,终究。 3.副词。表示深究,犹言究竟。 
- 一撸到底[yī lū dào dǐ]把下身裤子、裙子等直接脱掉。 
- 炉底[lú dǐ]冶炼银铅的一种脚料。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密陀僧》。 
- 选底[xuǎn dǐ]辽时契丹族语,指主狱官。见《辽史.国语解》。 
底[dǐ]字的成语
- 书囊无底[shū náng wú dǐ]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 舌底澜翻[shé dǐ lán fān]舌头底下好像波涛奔涌。形容善于说话,说起来滔滔不绝。 
- 一篙到底[yī gāo dào dǐ]比喻一辈子在一起,不半路上相抛。多指夫妻相守一直到老。 
- 石榴裙底[shí liú qún dǐ]石榴裙:大红裙。借指美女。也指某一类出色的女子脚下,多就男子应拜倒在她面前而言。 
- 血战到底[xuè zhàn dào dǐ]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 海底眼[hǎi dǐ yǎn]比喻事情的底细、内幕或隐秘。 
- 井底银瓶[jǐng dǐ yín píng]比喻前功尽弃。 
- 底里深情[dǐ lǐ shēn qíng]事情的真实情况与缘由。 
- 井底虾蟆[jǐng dǐ xiā má]即井蛙。 
- 井底之蛙[jǐng dǐ zhī wā]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身处井底而只看到一小片天的青蛙。比喻见闻狭窄、眼光短浅的人 
- 眼底无人[yǎn dǐ wú rén]眼睛里没有别人。形容狂傲自大,瞧不起人。 
- 洞见底蕴[dòng jiàn dǐ yùn]洞见:清楚地看到;底蕴:内情,事情的具体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详细内情。 
- 澈底澄清[chè dǐ chéng qīng]指完全清楚,毫无遗漏。 
- 尽收眼底[jìn shōu yǎn dǐ]全部看在眼里。 全部看在眼里从飞机鸟瞰,整个长江大桥尽收眼底 
- 有根有底[yǒu gēn yǒu dǐ]犹言有根有据。 
- 伊何底止[yī hé dǐ zhǐ]不知将弄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同“伊于胡底”。 
- 磨砻底厉[mó lóng dǐ lì]指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也指磨砺锻炼。同“磨砻砥砺”。 
- 靡所底止[mí suǒ dǐ zhǐ]指没有止境。 
- 干卿底事[gān qīng dǐ shì]干:关涉。管你什么事?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 
- 根穷底究[gēn qióng dǐ jiū]底:底细;究:查究。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 冤沉海底[yuān chén hǎi dǐ]形容所受的冤屈很难得到昭雪。 
- 笔底烟花[bǐ dǐ yān huā]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 洞悉底蕴[dòng xī dǐ yùn]洞悉:清楚地知道;底蕴:内情,事情的具体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详细内情。同“洞见底蕴”。 
- 囊底智[náng dǐ zhì]囊:口袋。口袋底下的智谋。指所怀的智谋很多。 
- 笔底生花[bǐ dǐ shēng huā]形容文采特异,作品华丽。 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 底死谩生[dǐ sǐ màn shēng]底:通“抵”。竭尽全力,想尽办法。 
- 心里有底[xīn lǐ yǒu dǐ]心中知道底细或内情而有把握。 
-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军事上是指从根本上打败敌人的谋略 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 
- 深情底理[shēn qíng dǐ lǐ]事情的内里真情与根由。 
- 伊于何底[yī yú hé dǐ]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表示事情不堪设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 不明底蕴[bù míng dǐ yùn]蕴:含着。不明白事情的底细、原委。指只知表面,不知另有因由。 
- 知根知底[zhī gēn zhī dǐ]指有较深入的了解。 指有较深入的了解我们是老朋友啦,彼此都知根知底 
- 笔底春风[bǐ dǐ chūn fēng]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 方底圆盖[fāng dǐ yuán gài]方底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 海底捞针[hǎi dǐ lāo zhēn]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 无底止[wú dǐ zhǐ]没有止境。 
- 海枯见底[hǎi kū jiàn dǐ]海枯:海水干涸。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 
- 岗头泽底[gāng tóu zé dǐ]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 
- 彻底澄清[chè dǐ chéng qīng]彻底:水清见底,引申为透彻。形容为官十分廉洁,清白。也指彻底清查,无所隐匿。 
- 伊于胡底[yī yú hú dǐ]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要到什么地步才算完(含不堪设想意,语出《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将来为祸天下后世,正不知伊于胡底呢?——《痛史》 
- 釜底游鱼[fǔ dǐ yóu yú]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处在绝境的人。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 比喻身临绝境、生命危在旦夕的人。也可说“鱼游釜中” 
- 刨根问底[páo gēn wèn dǐ]比喻追究底细。 认真盘究查问,弄清根底原由。又作“盘根问底”她就刨根挖底地问:“我看,你怕有点事情吧,不要瞒我” 
- 井底捞月[jǐng dǐ lāo yuè]捞:从液体中取物。从井底捞月亮。比喻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 搜根问底[sōu gēn wèn dǐ]指追问原因、结果。 
- 无底洞[wú dǐ dòng]无法填满的洞。比喻满足不了的物质要求或者做不完的事。 无法填满的洞。比喻满足不了的物质要求,或者比喻做不完的工作 
底[dǐ]字在开头的词语
- 底里[dǐ lǐ]底细;内情:不知底里。 
- 底火[dǐ huǒ]1.子弹底部的发火装置。2.指增添燃料以前炉火中原有的火。如:底火不旺。 
- 底确[dǐ què]犹定准。 
- 底层[dǐ céng]一译《夜店》。剧本。苏联高尔基作于1902年。通过描写帝俄时期麇集在下等客店里的工匠、小偷、妓女、演员、没落贵族等人的悲惨遭遇,揭露帝俄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 底须[dǐ xū]何须;何必。 
- 底盘[dǐ pán]1.安装机件的底板。 2.特指汽车﹑拖拉机上包括传动﹑制动和行驶等机构的组合。 
- 底平[dǐ píng]1.犹底定。 2.引申指安定;平定。 
- 底就[dǐ jiù]犹言作为,取得成就。 
- 底册[dǐ cè]指留存备查考的档案册子。 登记成册的原始资料 
- 底墒[dǐ shāng]指种庄稼以前土壤中已有的水分。 种庄稼以前土壤中已有的湿度(蓄足底墒) 
- 底服[dǐ fú]致使臣服。 
- 底账[dǐ zhàng]原始账目或账簿。 原始账目或账簿 
- 底老[dǐ lǎo]旧时市井隐语。指妻子。 
- 底许[dǐ xǔ]犹几许,多少。 
- 底垫[dǐ diàn]喻基金。 
- 底色[dǐ sè]打底的颜色。 
- 底粪[dǐ fèn]作基肥用的有机肥料。 作基肥用的粪肥 
- 底限[dǐ xiàn]同“底线”1 
- 底样[dǐ yàng]1.指脚印。 2.犹言这样,如此。 作为复制依据的样品 
- 底突[dǐ tū]犹唐突;顶撞。 
- 底公[dǐ gōng]谓以公正自勉。底,通“砥”。 
- 底剭[dǐ wū]谓施以重刑。 
- 底石[dǐ shí]磨刀石。底,通“砥”。 
- 底迪[dǐ dí]施行。 
- 底极[dǐ jí]终止;终极。 
- 底行[dǐ xíng]犹施行。 
- 底法[dǐ fǎ]谓确定法式。 
- 底梁[dǐ liáng]1.构成框架或支撑结构(为房屋、桥梁、织机、矿井设备或卡车车身)最低的构件或最低的构件之一的水平构件(如一块木料)。2.上安间壁立筋的水平梁;底板,支承铸模的板。 
- 底工[dǐ gōng]基本功。多指戏曲表演技艺等。 指戏曲表演等方面的基本功 
- 底定[dǐ dìng]1.达到平定。 2.引申指平定;安定。 
- 底货[dǐ huò]1.犹陈货。 2.存货。喻指仅存的东西。 指积压或过时的货物 
- 底数[dǐ shù]1.以之为基准而构成一组数或一数学表的数。如:一组对数的底数。2.事情的原委。如:心中有了底数。 
- 底码[dǐ mǎ]1.旧中国商业和银钱业中习用语。在商业中,指商品的最低售价,即商品成本加最低限度利润而定的价格。在银钱业中,指规定的最低限度的放款利息额。 2.指基本情况。 
- 底物[dǐ wù]1.何物。 2.此物。 
- 底孔[dǐ kǒng]坝的底部泄水孔。如:底孔不通。 
- 底下书[dǐ xià shū]谓学有根底的著作。 
- 底节[dǐ jié]砥砺节操。底,通“砥”。 
- 底本[dǐ běn]1.底稿。 2.校刊﹑翻译﹑刊印书籍时作为依据的本子。亦指抄本或刊印本所依据的原本。 3.犹本钱。比喻可以凭借﹑依靠的钱物。 
- 底兵[dǐ bīng]谓磨砺兵器。底,通“砥”。 
- 底簟[dǐ diàn]谓根基,基础。 
- 底授[dǐ shòu]传授,授予。 
- 底处[dǐ chǔ]何处。 
- 底片[dǐ piàn]经曝光和冲洗加工,获得被摄体负像的感光片。 
- 底贡[dǐ gòng]进贡。 
- 底线[dǐ xiàn]1.犹内线。指战时在敌方活动以刺探情报的人员。 2.足球﹑排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端线。 3.国际象棋术语。指棋盘上第1横线(白方)和第8横线(黑方)。 
- 底靖[dǐ jìng]犹底绥。 
- 底下人[dǐ xia rén]旧称出身微贱的人。多指奴仆。 
- 底牌[dǐ pái]扑克游戏中决定胜负前不亮出来的牌。比喻隐藏未露的最后力量或内部情况:摸底牌|一不留神露出了底牌。 
- 底漆[dǐ qī]1.供表面涂层下使用的漆。如:红铅底漆(俗称红铅油)。2.给车辆的下部表面涂专用防水漆。3.用来填平表面不平处的底层油漆。4.往准备油漆的表面施用的第三层漆。如:这家具底漆没上好。 
- 底发[dǐ fā]尽量发出。 
- 底气[dǐ qì]1.说、唱时由胸腔腹腔共鸣产生的力气。2.基本的信心和力量。如:以我的能力和水平来干这件事,感到有点底气不足。 
- 底末[dǐ mò]犹头绪。 
- 底禄[dǐ lù]谓获得俸禄或官位。 
- 底下[dǐ xia]1.犹低下。底,通“低”。 2.指低劣;下等。 3.指底部;下面。 4.指底下人。 5.犹以后。 6.犹期间。指某个时期里。 
- 底属[dǐ shǔ]平服归属。 
- 底豫[dǐ yù]谓得到欢乐。 
- 底作[dǐ zuò]犹言何为,干什么。 
- 底图[dǐ tú]为复制蓝图而绘成的图样。 仅有基本轮廓并用于标绘或表示各种专题内容的地图 
- 底绥[dǐ suí]安定;平定。 
- 底板[dǐ bǎn]放在某种东西下面通常作保护或支承用的(如金属的)板。 放在某种东西下面通常作保护或支承用的(如金属的)板 
- 底宁[dǐ níng]安宁;安定。 
- 底儿掉[dǐ ér diào]犹言釜底抽薪。 
- 底薪[dǐ xīn]过去物价不稳定时的计算工资的基数。有的在这基数之外另加津贴,成为实际的工资。有的根据当时若干种主要生活必需品的物价指数,对基数加以调整,折算实际的工资。 过去物价不稳定时的计算工资的基数。有的在这基数之外另加津贴,成为实际的工资。有的根据当时若干种主要生活必需品的物价指数,对基数加以调整,折算实际的工资 
- 底脚[dǐ jiǎo]1.落脚处;住址。 2.犹底细。 
- 底号[dǐ hào]犹着称。 
- 底细[dǐ xì]根由;内情:了解底细。 
- 底弃[dǐ qì]低劣无用。 
- 底肥[dǐ féi]即基肥。 基肥,种植作物前施的肥料 
- 底厉[dǐ lì]1.砥砺。指磨石。底,通“砥”。 2.引申为磨炼,磨砺。 
- 底席[dǐ xí]用青蒲编成的席子。一说指竹席。 
- 底帐[dǐ zhàng]原始帐目。 
底[dǐ]字在中间的词语
- 连底清[lián dǐ qīng]清澈见底。形容为人清廉高洁。 
- 鼻子底下[bí zi dǐ xià]比喻很近的地方。 
- 无底藏[wú dǐ cáng]取之不尽的库藏。佛教用以形容佛门奥旨。 
- 井底蛙[jǐng dǐ wā]1.亦作“井底鼃”。 2.即井蛙。 
- 手底下[shǒu dǐ xia]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 暗底子[àn dǐ zi]暗地里。 
- 海底山脉[hǎi dǐ shān mài]又称“海岭”、“海脊”。海底中规模巨大、狭长绵延的高地。一般在海面以下,有的峰顶露出水面形成岛屿。著名的有大西洋海岭等。 
- 本底子[běn dǐ zi]方言。本来。 
- 鞋底鱼[xié dǐ yú]比目鱼的别名。 
- 连底连面[lián dǐ lián miàn]犹总共。 
- 水底鱼[shuǐ dǐ yú]曲牌名。属南曲越调。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四﹑五﹑四﹑五﹑四﹑五﹑四﹑五(八句),末句可叠唱。一般仅用后四句,只念不唱,节拍急促。 
- 囊底才[náng dǐ cái]犹囊底智。 
- 锅底钱[guō dǐ qián]方言。按户出的钱。 
- 海底地貌[hǎi dǐ dì mào]海底起伏形态的总称。主要包括大陆架地貌、大陆坡地貌、大洋底地貌。有浅滩、珊瑚礁、磨蚀台地、海底峡谷、海岭(海底山脉)、海底平顶山、海盆、海沟等多种地貌形态。 
- 木头底儿[mù tou dǐ ér]清代旗装鞋。因其为木制高底,故名。底高有五分﹑八分至三寸五分﹑四寸数种,高底作花盆形,低底作船形。 
- 打底子[dǎ dǐ zi]1.起草;制定初稿或草图。2.奠定基础。 
- 打底稿[dǎ dǐ gǎo]同打草稿。 同打草稿 
- 海底鸥儿[hǎi dǐ ōu ér]即海猴儿。鸥与猴音近。 
- 私底下[sī dǐ xià]犹私下。 背地里别私底下谈论别人是非 
- 眼皮底下[yǎn pí dǐ xia]见“眼皮子底下”。 眼底下这孩子是在我眼皮底下长大的 
- 饰甲底兵[shì jiǎ dǐ bīng]1.亦作“餙甲底兵”。 2.整理铠甲,磨快武器。饰,通“饬”;底,通“砥”。 
- 基底动脉[jī dǐ dòng mài]由二侧椎动脉合并而成的不成对的动脉,它在颅内走在脑桥下面,分为二支大脑后动脉,供应脑桥、小脑和大脑后部以及内耳。 由二侧椎动脉合并而成的不成对的动脉,它在颅内走在脑桥下面,分为二支大脑后动脉,供应脑桥、小脑和大脑后部以及内耳 
- 笔底下[bǐ dǐ xia]指写文章的能力:他笔底下不错(会写文章)ㄧ他笔底下来得快(写文章快)。 
- 包袱底儿[bāo fu dǐr]〈方〉①指家庭多年不动用的或最贵重的东西。②比喻隐私:抖包袱底儿。③比喻最拿手的本领:抖搂包袱底儿(显示绝技)。 
- 平底足[píng dǐ zú]见“平足”。 
- 井底鼃[jǐng dǐ wā]见“井底蛙”。 
- 鞋底板[xié dǐ bǎn]布鞋底的原坯。又称鞋底子。 
- 兀底律[wù dǐ lǜ]宋俗语。钱。 
- 无底窦[wú dǐ dòu]无底洞。 
- 垫底儿[diàn dǐr]①在底部放上别的东西:鱼缸里是用细沙垫底儿的。②先少吃点东西以暂时解饿:你先吃点东西垫垫底儿,等客人来齐了再吃。③比喻做基础:有了你以前的工作垫底儿,今后我的工作就好开展了。 
- 涧底松[jiàn dǐ sōng]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 眼底下[yǎn dǐ xia]1.目中;眼里。 2.目下;眼前。 3.眼睛跟前。形容距离极近。 
- 耳朵底子[ěr duo dǐ zi]〈方〉中耳炎。 
- 锅底饭[guō dǐ fàn]锅巴。 
- 老底子[lǎo dǐ zi]1.根底﹐原有的基础。 2.老底。内情﹐底细。 3.方言。从前;原来。 
- 脚底板[jiǎo dǐ bǎn]脚掌的俗称。 
- 天底下[tiān dǐ xia]犹言世界上。 指世界上天底下竟有这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