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贝母丸

贝母丸

太平圣惠方》卷十四: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45克(煨令微黄)桔梗30克(去芦头)甘草30克(炙微赤,锉)紫菀30克(洗,去苗、土)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宜肺止咳,化痰平喘。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不计时候,以粥饮送下。另用如弹子大1丸,绵裹含咽。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四

普济方》卷二九○: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半斤,皂角子半斤。

制法上为细末,用皂角半斤锉碎,搓揉浓水,滤过,作膏子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便毒,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早晨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

《圣惠》卷七十: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1两(酥炙微黄),款冬花2两,桂心1两,百合1两,紫菀1两(洗,去苗土),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乳2两(去粗皮,涂酥,炙令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末,研入杏仁令匀,炼蜜为末,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咳嗽不止。

用法用量常含1丸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十四: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1两半(煨令微黄),桔梗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紫菀1两(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如弹子大,绵裹1丸,含咽亦佳。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六: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半两(煨令微黄),细辛3分,桂心1两,菖蒲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百合(半两),紫菀3分(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肺脏伤风冷,喘促咳嗽,言语声嘶,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绵裹,含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玉诀》: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天南星(姜制)、人参茯苓甘草(炙)、白附子各等分,皂角子7个(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咳嗽作呀呷声,小儿齁(鼻合)。

用法用量每服5-7丸,薄荷汤吞。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玉诀》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炒紫色)4两,款冬花3两,紫菀(去苗土)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别名百花丸

处方贝母(去心,炒)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麦门冬(去心,焙)1分,山芋1分,百合1分,甘草(炙,锉)半两,阿胶(炙燥)半两,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黄蜡1两2钱熔作汁,入末拌和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上膈烦满。

用法用量百花丸(《普济方》卷一五七)。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圣惠》卷七十七: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别名千金丸

处方贝母(煨微黄)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秦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1分,干姜(炮裂,锉)1分,桂心1分,粳米1分,石膏(细研)1分,黄芩1分,大豆黄卷1分,石斛(去根,锉)1分,当归半两(锉,微炒),大麻仁3分。

制法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妇女横产,或颠倒,胞衣不出,伤毁不下,产后余病,汗出,烦满不止,少气逆满。

用法用量千金丸(《普济方》卷三五七)。

摘录《圣惠》卷七十七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2两,甘草(炙)3分,旋覆花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4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

制法上5味,捣罗4味为末,入杏仁同研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心肺有热,咳嗽上气,喉中作声,痰涕口干。

用法用量每食后含化1丸,咽津。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1两半,甘草(炙)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炒)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咽喉中干,肺热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含化咽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紫菀1两,桑根白皮(锉)1两,五味子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别研膏)1两,人参1两,大枣10枚(煮熟,去皮核,别研膏)。

制法上8味,除研2味外,捣罗为末,以杏仁枣膏拌,如干,更入炼蜜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头面四肢肿满,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浓煎商陆根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鸡峰》卷十一: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不以多少。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消痰热,润肺止咳。主久嗽,咽嗌妨闷,咽痛咯血,肺痈,肺痿。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含化,日3次。

摘录《鸡峰》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3分,蛤蚧1对(洗净,涂酥,炙黄),紫菀(去苗土)1两,防己(细锉)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锉)1两,款冬花1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葶苈子(隔纸炒)1两,大黄(锉,炒)1两,白槟榔(锉)1两,百部1两,紫苏子(炒)1两,木香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米饮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猜你喜欢

  • 桂术散

    药方名称桂术散处方桂枝1两,甘草半两,大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术2两,芎藭1两半,防风1两半。功能主治伤寒、中风、中湿,自利,汗不止,手足逆冷,及阴痉、筋脉拘急。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匕,以

  • 玉乳丹

    药方名称玉乳丹处方钟乳粉(依法炼)柏子仁(别研)干熟地黄当归(洗)各15克防风补骨脂(净拣,微炒)各7.5克(或加黄耆、茯苓)制法除别研者,碾细末,次入钟乳粉等拌匀,蜜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儿解颅。用

  • 加减益黄散

    《御药院方》卷下:加减益黄散药方名称加减益黄散处方肉豆蔻半两,陈皮(去白)半两,诃子皮半两,丁香2钱,甘草(炙)2钱半。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胃虚脾弱,胀满滑泄。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6分

  • 和中安蛔散

    药方名称和中安蛔散处方厚朴、广皮、白术、黄芩、黄连、木香、香附、乌梅、椒目15粒,白豆蔻5分,白芍、当归、甘草、生姜。功能主治妊娠饮食不节,饮冷所伤,寒热不调,致胃虚吐蛔;或因恶心阻食,甚则憎寒壮热,

  • 大黄汤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大黄汤药方名称大黄汤处方大黄(锉,炒)牡丹皮消石(研)芥子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5克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主肠痈。少腹坚硬,肿大如掌而热,按之则痛,局部或赤或白,

  • 柴葛芩连汤

    药方名称柴葛芩连汤处方柴胡干葛黄芩川连功能主治主外感中热腹泻,热邪在表,发热口渴,唇干齿燥,面赤烦躁,小便赤涩,小腹中一泛即泻,一泻即止,少顷复痛复泻,肛门如火,粪色多黄,脉浮大而数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艾肠泥

    药方名称艾肠泥处方藏瓜姜糟60钱,熟地黄60钱,生姜(擦)12钱,艾15钱。制法置擂盆内,研烂为泥。功能主治打扑筋挛,骨闪挫,及久年打扑痛。用法用量摊好厚纸上,再以纸覆其上,敷患处,烧铁馒烙熨纸上。摘

  • 轻脚圆

    药方名称轻脚圆处方木鳌子(别研)、白胶香(别研)、白芍药,各二两了。草乌(去皮.尖)四两,赤小豆一两(别研为末,打糊)。炮制上末,赤小豆糊为圆,如梧子大。功能主治治左瘫右痪,脚弱不能行履。用法用量每七

  • 加味金铃子散

    药方名称加味金铃子散处方川楝子、延胡、青皮、赤芍、甘草、黑栀、枳壳、通草、橘红。功能主治肝痈。怒动肝火,胁肋作痛,呼吸不利,手不可按。用法用量《重订通俗伤寒论》本方用金铃子三钱,蜜炙延胡,赤芍、焦山栀

  • 白术附子汤

    《金匮要略》卷上:白术附子汤药方名称白术附子汤处方白术6克附子10克(炮,去皮)甘草3克(炙)生姜4.5克(切)大枣6枚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