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草豆蔻丸

草豆蔻丸

内外伤辨》卷下: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面裹煨,去皮取仁)枳实(麸炒黄色)白术各30克大麦蘖(面炒黄色)半夏(汤洗七次,日干)黄芩(刮去皮,生)神曲(炒黄色)各15克 干生姜橘皮青皮各6克 炒盐1.5克

制法上药研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主秋冬伤寒冷物,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汤下。

摘录内外伤辨》卷下

脾胃论》卷下: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泽泻0.3克(小便数减半)柴胡0.6~1.2克(消息胁痛多少用)神曲姜黄各1.2克当归身 生甘草甘草青皮各1.8克桃仁(汤洗,去皮、尖)2.1克 白僵蚕吴茱萸(汤洗去苦烈味,焙干)益智黄耆陈皮人参各2.4克半夏3克(汤洗七次)草豆蔻仁4.2克(面裹烧,面熟为度,去皮用仁)麦蘖面(炒黄)4.5克

制法上药十八味,同为细末,桃仁另研如泥,再同细末一处研均,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脾胃气虚,恶风怕寒,耳鸣,腰背疼痛,鼻息不通,不闻香臭,额寒脑痛,目眩,食入反出,心胃疼痛,咽膈不通,四肢厥逆,身体沉重,不能转侧,头项转动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脾胃论》卷下

《圣惠》卷二十八: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半两(去皮),桂心半两,丁香3分,高良姜半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诃黎勒3分(煨,用皮),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豆蔻半两(去皮),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气弱,痰饮不散,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姜、枣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片玉心书》卷五: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面包煨去油)1钱,陈皮6钱,泽泻1钱,半夏1钱,桃仁(去皮尖)7粒,麦芽(炒)2钱半,神曲(炒)4钱,柴胡4钱,姜黄4钱。

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外感风寒,内伤冷物,胃气当心而痛,啼哭闷绝,手足冷,或吐或不吐,以热手按摩则止者。

用法用量白汤送下。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丹溪治法心要》卷三: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白豆蔻3钱,白术1两,三棱1两,草豆蔻1两,半夏1两,砂仁5钱,片姜黄5钱,枳实5钱,青皮5钱,良姜(一作干姜)5钱,陈皮5钱,桂皮5钱,丁香5钱,蓬术5钱,木香5钱,藿香5钱,小草5钱。

制法生姜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肥人胃脘当心痛,或痞气在中脘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白汤送下。

摘录丹溪治法心要》卷三

《圣惠》卷十八: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1两(去皮),白术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黄耆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末,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病后,脾胃气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二十九: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1两(去皮),木瓜半两,当归3分,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桂心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槟榔1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心腹痞满,胁下妨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四十八: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茴香子1两(微炒),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桂心1两,干姜1两(炮裂,锉),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芎藭1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木香1两,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七疝,四肢寒冷,脐下妨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热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五十: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去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远志(去心)1两,桂心1两,细辛1两,干姜(炮裂,锉)1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饮食难下,胸膈噎闷,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不拘时候,含1丸咽津。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五十: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缩砂1两(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半分,鸡舌香半两,槟榔半两,木香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末,以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脾胃久冷,呕吐酸水,脾腹(疒丂)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四十四: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去皮)1两,干姜(炮)1两,桂(去粗皮)1两,诃黎勒皮(焙)半两,甘草(炙)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久虚,不下食,痰逆恶心;脾胃久冷,气攻心腹,肠鸣胀满。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豆蔻丸”。

摘录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四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八: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仁1两,丁香1两,麝香1分,藿香叶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零陵香半两,莎草根(去毛)半两,木香半两,白芷半两,当归(切,焙)半两,槟榔(锉)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心脾蕴热,随气上熏,发为口臭。

用法用量每含化1丸,咽津液,日3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猜你喜欢

  • 清肝饮

    药方名称清肝饮处方当归川芎生地柴胡黄芩白芍药 丹皮 山栀青皮功能主治治肝火上攻,鼻孔出血,五心烦热,目睛或黄。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 当归人参散

    药方名称当归人参散处方当归半两,白术半两,黄芩半两,芍药半两,大黄半两,茯苓(去皮)半两,陈皮半两,人参3钱,黄耆(锉)3钱,川芎3钱,厚朴(去皮,姜制)3钱,官桂肉3钱,甘草1两,枳壳4钱(去瓤,麸

  • 内消沃雪汤

    药方名称内消沃雪汤处方青皮陈皮乳香没香连翘黄耆当归甘草节白芷射干天花粉穿山甲贝母白芍药金银花皂角刺各2.4克木香1.2克大黄6克功能主治治发背,五脏内痈,尻臀诸肿,大小肠痈,肛门脏毒初起,但未出脓,坚

  • 四生丸

    《妇人大全良方》卷四:四生丸药方名称四生丸处方白僵蚕(炒去丝)地龙(去土)白附子(生)五灵脂草乌(去皮、尖)各等分制法上药研末,以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妇人血风,骨节疼痛,手臂抬举不起,行履

  • 经验健脾丸

    药方名称经验健脾丸处方党参(去芦)40两,青皮(炒)40两,白术(炒)80两,山楂40两,茯苓80两,石斛40两,橘皮40两,香附(炙)40两,山药80两,神曲(炒)40两,半夏曲(炒)40两,甘草4

  • 加味丹栀汤

    药方名称加味丹栀汤处方丹皮2钱,山栀1钱5分,赤芍1钱,龙胆草1钱,夏枯草1钱5分,当归1钱5分,生地4钱,柴胡1钱,木通1钱,车前2钱。功能主治肝胆火盛,胁痛耳聋,口苦筋痿,阴痛,或淋浊溺血。用法用

  • 霜叶红

    药方名称霜叶红处方川文蛤(捣碎)香油250克功能主治发背久不愈者。用法用量将文蛤入油内炸之,现色时取出,贴子疮口,七日去之。摘录《外科十三方考·补编》

  • 柴胡四物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柴胡四物汤药方名称柴胡四物汤处方川芎熟地黄当归芍药各4.5克柴胡2.4克人参黄芩甘草半夏曲各9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主产后日久虚劳,微有寒热,脉沉而浮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白乳散

    药方名称白乳散处方白丁香半两,乳香1分,黄丹1分,白及1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痈毒。用法用量水调涂帛上贴。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六引《惠眼观证》

  • 搜风流气饮

    药方名称搜风流气饮处方荆芥9克防风6克菊花9克僵蚕9克白芷6克当归9克川芎6克赤芍9克乌药9克陈皮6克功能主治疏风达邪,和营理气。治赤白游风,肠胃型荨麻疹。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