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芦根散

芦根散

《圣惠》卷五十: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锉),木通半两(锉),射干3分,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赤茯苓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噎不下食,心胸烦闷,不得眠卧。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六十八: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锉),蓝叶1两,不灰木2两(以牛粪烧),紫檀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卒中毒箭。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蓝汁调下,粥饮调服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八

《圣惠》卷十八: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2两(锉),地骨皮1两,茅根1两(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葛根1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黄芩1两,川升麻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口干,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五十三: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半(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百合3分,麦门冬1两(去心),桑根白皮3分(锉),黄耆3分(锉),赤茯苓2分,黄芩3分,葛根3分(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暴渴饮水多,或干呕。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0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七十四: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锉),前胡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半夏2两(汤浸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7-8月,伤寒烦热,心胸妨闷,咳嗽呕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三十一: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2两(锉),赤茯苓2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麦门冬1两(去心),子芩3分,地骨皮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3分(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手足烦热,多渴,或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三十一: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2两(锉),赤茯苓1两,知母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黄芩3分,地骨皮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栝楼根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手足烦热,多渴,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四十七: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半(锉),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麦门冬半两(去心),木瓜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心烦干呕。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频频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六十二: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锉),连翘1两,玄参1两,射干1两,川升麻1两,栀子仁1两,赤芍药1两,羚羊角屑1两,寒水石2两,甘草3分(生,锉),生干地黄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一切痈疖,身体烦躁,热渴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圣惠》卷五十三: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锉),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半两(去芦头),黄芩3分,桑根白皮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消渴烦躁,体热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五: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去心),茯神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壅热,呕哕不能下食,心神烦乱。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入生地黄汁半合,更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八十三: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锉)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黄耆(锉)半两,知母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壮热,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竹叶7片,粟米100粒,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圣惠》卷八十四: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竹茹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小儿时气,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半分,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普济方》卷三五三。为方出《经效产宝》卷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六三“芦根饮”之异名: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三。为方出《经效产宝》卷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六三“芦根饮”之异名

《圣惠》卷十五: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2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栝楼根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竹茹1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五: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握(锉),前胡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2两(去芦头),桔梗1两(去芦头),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心胸妨闷,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七十五: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半(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半(去心),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呕逆,烦闷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小麦10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圣惠》卷八十三: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锉)半两,茅根(锉)半两,赤茯苓半两,黄芩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胃中热,烦闷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小麦50粒,糯米50粒,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猜你喜欢

  • 化毒饮

    《玉案》卷六:化毒饮药方名称化毒饮处方木通4钱,黄连3钱,青皮3钱,乳香3钱,没药3钱,大黄(9蒸9晒)3钱。功能主治肠痈、腹痈,初起小腹肿痛,急胀。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2碗,煎服。摘录《玉案》卷六

  • 理中安蛔散

    药方名称理中安蛔散别名理中安蛔汤(《类证治裁》卷三)。处方人参9克白术白茯苓干姜各4.5克 川椒14粒乌梅3枚功能主治治胃中虚冷,吐蛔。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服。吐蛔未止,加

  • 加味祛风散

    药方名称加味祛风散处方黄柏、细辛、黄连、大黄、山栀、薄荷、甘草、麻黄、连翘、荆芥、白术、滑石、川芎、羌活、独活、天麻、熟地、桔梗、黄芩、石膏、芍药、防风各等分。功能主治珍珠风。初起时形如小鳖棋子,遍身

  • 马齿苋涂敷方

    药方名称马齿苋涂敷方处方马齿苋(生,切)半两(研末),大蒜(生,切)半两(研末),干姜1分(不炮,为末)。功能主治蝎螫。用法用量上药1处和匀。涂敷螫处。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八

  • 大茴香汤

    药方名称大茴香汤处方白术、枳实、延胡索、青木香、肉桂、橘核、香附、吴茱萸、大茴香、生姜。功能主治积气。小儿骤然腹痛,面色 (白光)白,脉来沉细。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幼科金针》卷下

  • 五积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积散药方名称五积散处方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七次),各三两。陈皮(去白)、枳壳(去瓤.炒)、麻黄(去

  • 茯苓茱萸丸

    药方名称茯苓茱萸丸处方茯苓、吴茱萸(汤浸5次,焙干)、芍药(不问赤白皆可用)、黄连(去须)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伤寒。用法用量每服15丸、20丸,温熟水送下。如无蜜,即用

  • 护痔药

    药方名称护痔药别名护痔散处方白及、大黄、黄柏、苦参、寒水石、绿豆粉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枯痔时,护痔外好肉。主痔疮。用法用量护痔散(《洞天奥旨》卷十五)。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二

  • 附桂理中丸

    药方名称附桂理中丸别名桂附理中丸处方附子1两,肉桂5钱,人参1两,白术2两,干姜1两,炙草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脾胃虚寒,痰饮内停,中焦失运,呕吐食少,腹痛便溏,脉来迟细者。用法用量桂附

  • 救生膏

    药方名称救生膏处方密陀僧2两(碎,炒),黄柏傍根(金州厚者,用黄蜡1弹子大,火炙涂尽为度)2两,腻粉半钱,乌贼鱼骨(白者,去甲)半两。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一切发背。用法用量每用新汲水调,摊纸上,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