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枇杷叶散

枇杷叶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厚朴(姜制)、陈皮丁香,各半两。白茅根麦门冬(去心)、干木瓜甘草(炙),各一两。香薷,七钱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中暑伏热,烦渴引饮,呕哕恶心,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生姜汤或冷水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陈皮(汤去瓤.焙)、丁香,各半两。厚朴(去皮.涂姜汁炙)四两,白茅根麦门冬(去心.焙)、干木瓜甘草(炙),各一两。香薷三分。

炮制上件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干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温水调下亦得。

如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

小儿三岁以下,可服半钱,更量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陈皮(汤,去瓤,焙)丁香各15克厚朴(去皮,涂姜汁炙)120克白茅根麦门冬(去心,焙)干木瓜甘草(炙)各30克香薷23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于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50毫升,入生姜2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温水调下亦得;如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小儿三岁以下,可服1.5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圣惠》卷八十四: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1分(拭去毛,炙微黄),川升麻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茅根1两(锉),竹茹3分,贝母半两(煨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壮热,咳嗽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大枣1个(擘),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十六: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前胡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槟榔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2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反胃呕哕不止,胸膈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十六

《圣惠》卷七十八: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半两(去毛,微炙),麦门冬3分(去心),厚朴半两(去皴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葛根3分(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伤寒,呕哕不止,虚烦渴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圣惠》卷二十八: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前胡1两(去芦头),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人参3分(去芦头),大腹皮半两(锉),桂心半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消痰饮,顺气思食。主虚劳。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四十二: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槟榔1两,赤茯苓1两,高良姜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前胡1两(去芦头),细辛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气呕吐,心胸满闷,痰滞,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圣惠》卷二十: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别名枇杷叶汤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诃梨勒皮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痰气逆,不能食。

用法用量枇杷叶汤(《圣济总录》卷十七)。

摘录《圣惠》卷二十

《不居集》上集卷十五: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苡仁、麦冬橘红各等分。

功能主治降肺气。主劳嗽。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五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集验方》: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筋膜丝及毛衣)1两,山栀子5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肺风并糟鼻。

用法用量每服2钱或3钱,食后好酒调下。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集验方

《圣惠》卷十五: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黄芩半两,栀子仁半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头痛壮热,食即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三: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前胡1两(去芦头),槟榔1两,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虚,食不消化,食即欲呕。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五十: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人参1两(去芦头),槟榔1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桔梗1两(去芦头),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气膈吐涎痰,食不消化,心腹痞满雷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五十一: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人参1两(去芦头),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痰饮,发即烦闷不安,兼吐痰水。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侯。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普济方》卷三四一: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半两,半夏半两,麦门冬半两,人参半两,甘草半两,诃子目1两,藿香1两,枳壳3分,陈皮3分(一方无大枣诃子)。

功能主治妊娠心膈气滞,呕吐,不下饮食,神虚烦,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一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炙,去毛)1钱,丁香1钱,白茅根1分,人参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胃气虚冷,哕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钱匕,煎马齿苋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圣惠》卷七十五: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藿香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麦门冬半两(去心),诃梨勒1两(煨,用皮),枳实3分(麸炒微黄),赤茯苓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膈气滞,呕逆不下饮食,心神虚烦,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养老奉亲》: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炙去毛)1两,人参1两,茯苓1两,白术1两,羌活1两,黄耆1两,甘草(炙)半两,半夏(汤洗去滑,切破,焙干)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凉心润肺,消壅。主老人脾肺客热,上焦滞痰。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薄荷,煎至7分,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养老奉亲》

《圣惠》卷七十八: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红兰花1两,桂心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赤芍药1分,人参3分(去芦头),芦根3分(锉),白术1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血气壅滞,心烦呕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准绳·幼科》卷八: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阴干)1两,山栀子半两,百部2钱半,槟榔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鼻疳赤烂。

用法用量每服3钱,儿小者2钱,更小1钱,白汤调下。

摘录《准绳·幼科》卷八

《局方》卷二: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半两,陈皮(汤浸,去瓤,焙)半两,丁香半两,厚朴(去皮,涂姜汁炙)4两,白茅根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干木瓜1两,甘草(炙)1两,香薷3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干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暑毒攻心,呕吐鲜血。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兰台规范》引作“枇杷散”。

摘录《局方》卷二

《圣惠》卷十一: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别名枇杷叶汤

处方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麦门冬3分(去心),葛根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干呕,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枇杷叶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五)。方中赤茯苓,《圣济总录》作“白茯苓”。

摘录《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五: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木通半两(锉),前胡半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麻仁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犀角屑半两,赤茯苓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壅痰滞,呕哕,见食即吐。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五十一: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草豆蔻半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大腹皮半两(锉),白术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温胃。主痰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圣惠》卷十一: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3两(拭去毛,炙微黄),前胡2两半(去芦头),赤茯苓2两,桂心3分,犀角屑1两,槟榔1两,桑根白皮3分(锉),赤芍药1两半,芦根3分(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往来寒热,胸胁气满,干呕。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八十二: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1分(拭去毛,微炙黄),母丁香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吐乳不定。

用法用量如吐者,乳头上涂1字,令儿咂便止。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圣惠》卷十二: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香半两,大腹皮1两(锉),半夏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已解,犹有风冷,痰滞胸膈,噎塞食饮,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圣惠》卷八十三: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别名枇杷叶汤、香葛散

处方枇杷叶(拭去毛,炙令黄)1分,葛根(锉)1分,胡黄连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玄参1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气壅烦热,渴不止,少欲乳食。

用法用量枇杷叶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八)、香葛散(《普济方》三八六)。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鸡峰》卷十三: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人参半两,枇杷叶(去毛,以枣汁炙令黄)半两,白术半两,陈皮半两,前胡半两,藿香叶半两,白茯苓半两,桔梗1分,甘草1分,白豆蔻半两,半夏曲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调适阴阳,和养脾胃。主食饮易伤,腹胁痞满,口干多渴,常欲饮冷,四肢倦怠,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三

《本事》卷四引庞老方: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1钱,人参(去芦)1钱,茯苓(去皮)半两,茅根2分,半夏3分(汤浸7次)。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定呕吐,利膈。主翻胃呕吐,霍乱。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枇杷散”、《准绳·类方》引作“枇杷叶饮”。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枇杷叶气味苦辛,入手太阴、足阳明,最能下气,冬夏不凋,得天地四时之气;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茅根气味甘寒,入手太阴、足阳明,能除伏郁之热;半夏气味辛温,入足阳明;使以生姜槟榔末,取其辛通而能下行也。此呕吐,中脘如痞,膈间之气不利,苦辛之药以下其气,急以甘温补中之品护持中土,则土旺而浊不侵犯矣。

摘录《本事》卷四引庞老方

《朱氏集验方》卷四: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丁香3钱,干姜3钱,半夏(汤浸,洗)3钱,沉香3钱,枇杷叶(姜汁涂,炙)3钱,肉豆蔻3钱(面包煨),甘草5钱半(炙),白豆蔻仁(炒)6钱,陈皮6钱,缩砂仁(炒)6钱,茯神(去木)1两,白术1两,槟榔2钱半(煨),青皮4钱半,木香4钱。

功能主治调理脾胃,清膈下气.去积滞,舒气除痰,推陈纳新。主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枣子1个,煎至7分,不拘时候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

御药院方》卷四: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别名枇杷叶煎

处方枇杷叶(去毛)、陈皮(去白)各等分。

制法上为粉末。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呕逆吐食。五噎。

用法用量枇杷叶煎(《医统》卷二十七)。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普济方》卷一一七引鲍氏方:枇杷叶散

药方名称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3钱,生姜3钱,罂粟壳(去瓤蒂)3钱。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伏暑暴泻。暑天有初感便泻,或赤或白,小便不利,烦躁而呕,用五苓散、六和汤未止;兼治暑毒。

用法用量用水2大盏,蜜1合,粟米百余粒,酒半合,同煎至1盏以下,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七引鲍氏方

猜你喜欢

  • 金水两滋汤

    药方名称金水两滋汤处方麦冬1两,天门冬3钱,桔梗1钱,甘草1钱,熟地1两,茯苓3钱,山药5钱,肉桂3分,白术3钱,紫菀1钱,白芥子2钱。功能主治贪恋房帏,纵情色欲,感冒外邪,伤风咳嗽,睡卧不宁。用法用

  • 白膏子

    《医方类聚》卷一八七引《经验良方》:白膏子药方名称白膏子处方牡蛎少许。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接骨。主用法用量用糯米粥调之,涂伤折处,却以杉木板夹之。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七引《经验良方》《医方类聚》卷一

  • 百合饮

    《圣济总录》卷五十三:百合饮药方名称百合饮处方生百合3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麋角(屑)3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半,黄耆(锉)1两,薏苡仁2合。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 槐角子丸

    药方名称槐角子丸处方皂角(去皮弦,醋炙)1两,黄耆(蜜炙)1两,荆芥穗1两,木香1两,露蜂房1两,猬皮(炙焦黄,锉)1两,鳖甲(淡醋煮,去裙膜,洗净,酸醋炙黄)1两,槐子1两,桔梗(炒)1两,穿山甲(

  • 珠母补益方

    药方名称珠母补益方处方珍珠母60克龙骨30克酸枣仁9克五味子6克女贞子熟地各15克白芍12克功能主治育阴潜阳,养血宁神,益肾固精。治心、肝、肾虚损诸证。如失眠,阴虚阳亢的高血压,阴虚火旺的头痛、癫痫、

  • 大沉香尊重丸

    药方名称大沉香尊重丸处方沉香2钱,丁香2钱,人参2钱,槟榔2钱,车前子2钱,苦葶苈2钱,青皮(去白)4钱,陈皮(去白)4钱,枳实(麸炒)4钱,白牵牛4钱,木通4钱,胡椒2钱半,木香2钱半,海金沙2钱半

  • 身痛逐瘀汤

    药方名称身痛逐瘀汤处方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 灵脂6克(炒)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去土)功能主治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

  • 莲米散

    药方名称莲米散处方黄老米(炒)3合,莲肉3两(去心),猪苓5钱,泽泻(炒)5钱,白术(土炒)5钱,木香1钱半,白沙糖1两,干姜2钱(用湿纸包煨熟)。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老人五更泄泻。用法用量每服3钱

  • 柴陈解托汤

    药方名称柴陈解托汤处方柴胡6分,干葛6分,半夏6分,厚朴6分,泽泻6分,甘草3分,秦艽6分,藿香6分,陈皮5分,生姜、大枣、山楂8分。功能主治外感之症,寒热往来,寒重热轻,有似虚劳寒热者。用法用量外邪

  • 均气汤

    药方名称均气汤处方白术(米泔浸,细锉,焙干,微炒)2两,天台乌药(细锉,微炒)2两,人参1两,青橘皮(去白,炒)1两,甘草(炙,锉)1两,白芷1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