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川芎散

川芎散

兰室秘藏》卷中: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0.9克柴胡2.1克羌活防风藁本甘草甘草升麻各3克 酒生地黄6克 酒黄连(炒)酒黄芩各13.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风热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或6~9克,食后用茶清调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酒、湿面。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卫生宝鉴》卷九: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细辛羌活槐花石膏附子甘草(炙)各15克荆芥薄荷茵陈防风(去叉)菊花各30克

制法上十二味,为末。

功能主治主偏正头疼。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茶清调下,一日三次。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动风发物。

摘录卫生宝鉴》卷九

普济本事方》卷四: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洗)柴胡(去苗,洗)各30克半夏甘草(炙)甘菊细辛(去叶)人参(去芦)前胡(去苗,洗)防风(去叉股)各1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风热上壅,鼻塞清涕,眼多眵泪,半边头疼。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4片,薄荷5叶,同煎至100毫升,去律温服。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四

医学正传》卷七引《产宝》: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3克人参吴茱萸各1.5克茯苓桔梗各1.2克当归3克 制朴1.5克 芍药2.2克枳壳甘草各0.9克

制法上药细切,作一服。

功能主治主妇人素有冷气冲心,心腹痛,如刀刺者。

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稍热服。

摘录医学正传》卷七引《产宝

《古今医统》卷六十二引《医林》: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苍术(米泔浸)150克藁本白茁细辛羌活川芎甘草(炙)各30克

制法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主伤寒鼻塞。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葱白3寸,煎取100毫升,温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六十二引《医林》

《朱氏集验方》卷一: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1两,人参1两,枳壳1两,沉香2钱,香附子2钱,木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中风,中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沸汤入盐点灌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得效》卷三: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1两,北细辛3分,白茯苓1两,白术1两,粉草半两,桂枝3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眩晕,恶风自汗,或身体不仁,气上冲胸,战摇如在舟船之上。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不拘时候服。有痰,兼服青州白丸子。

摘录《得效》卷三

《得效》卷十三: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五加皮5钱,海桐皮5钱,川乌5钱,牡丹皮5钱,川芎5钱,赤芍药5钱,干姜1钱,肉桂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鸡爪风,手口摇动,不能举物。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将古铜钱1个入清油内浸,每煎药入钱同煎,不拘时候服。

摘录《得效》卷十三

《得效》卷十七: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白芷细辛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面肿牙疼不可忍。

用法用量擦2-3次,盐汤漱,立止。

摘录《得效》卷十七

普济方》卷八十五引《德生堂方》: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甘菊花1两,川芎1两,荆子1两,薄荷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初患发眼风,头疼。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生葱3寸,熬黑豆水,入茶末少许,食后调服。

摘录普济方》卷八十五引《德生堂方》

普济方》卷四十五: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7钱半,细辛半两,羌活半两,槐花半两,甘草半两,香附子半两,石膏半两,荆芥穗1两,薄荷叶1两,菊花1两,山茵陈1两,藁本1两,白芷1两,勾藤1两,防风(去芦头)1两(一方无藁本)。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头风,偏正头疼。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茶调下,1日3次。

注意忌发风物。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五

儒门事亲》卷十二: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2两,荆芥2两,甘菊2两,薄荷2两,蝉壳2两,蔓荆子2两,甘草1两(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诸风疾。

用法用量每服2-3钱,食后茶、酒任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袖珍》卷四引《简易方》: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妊妇从高坠下,胎气不和,转动不能,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

摘录《袖珍》卷四引《简易方》

《鸡峰》卷十: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1两,甘草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小儿鼻血。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水煎,乘热不拘时候服。

摘录《鸡峰》卷十

《鸡峰》卷十七: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5两,羌活5两,防风5两,细辛5两,旋覆花5两,藁本5两,蔓荆子5两,石膏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头眩痛,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后热服。

摘录《鸡峰》卷十七

《本事》卷二引庞先生方: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山茱萸1两,山药半两,甘菊花(去萼梗,不可误用野菊)半两,人参(去芦)半两,茯神(去木)半两,小川芎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眩头晕。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1日3次。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川芎气味辛温,入肝胆;山茱萸气味酸甘平微温,入肝;山药气味甘平,入脾;人参气味甘温,入脾胃;甘菊花气味辛凉,入肝胆;茯神气味甘平,入心;以酒送药,亦取其升也。风眩头晕,以辛温辛凉之药升散其风;以酸甘甘温之药调和中宫正气,则厥功奏捷矣。

摘录《本事》卷二引庞先生方

《本事》卷四: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别名川芎甘菊

处方川芎(洗)1两,柴胡(去苗,洗)1两,半夏曲半两,甘草(炙)半两,甘菊半两,细辛(去叶)半两,人参(去芦)半两,前胡(去苗,洗)半两,防风(去叉股)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盛膈壅,鼻塞清涕,热气攻眼,下泪多眵,齿间紧急,作偏头疼。

用法用量川芎甘菊散(《杏苑》卷五)。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川芎气味辛温,入肝胆;柴胡气味甘平,入足少阳;半夏曲气味辛温,入足阳明;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甘菊花气味辛凉,入肝胆;细辛气味辛温,入足少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前胡气味苦辛微寒,入手足太阴、阳明,其功长于下气;防风气味辛温,入足太阳,再佐以生姜之辛温散,薄荷之辛凉而散,使上壅者得以宣降,则所患之症得甘平甘温之品护中,而辛温辛凉之药各得施其技焉。

摘录《本事》卷四

普济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3钱,白芷2钱,细辛半两(去叶),荜茇1分,石膏(煅)1钱半,防风1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头风。

用法用量白汤调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

普济方》卷六十五引《海上方》: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白芷荆芥羌活、消鼠粘子、升麻各等分。

功能主治牙齿疼痛。

用法用量上同煎,温漱。

摘录普济方》卷六十五引《海上方》

《保命集》卷下: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1两,槐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热上冲,头目眩热,肿及胸中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如胸中气滞不利,生姜汤调;目疾,茶调;风热上攻,(口父)咀1两,水煎,食后服。

摘录《保命集》卷下

银海精微》卷下: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石膏2两,川芎5钱,白附子1两,甘草羌活菊花地骨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目疾,早晨两眦疼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施圆端效方》引延津王子安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一○):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1两,当归1两,生地黄1两,伏龙肝1两,龙骨1两,芍药1两,蒲黄1两,御米壳(去蒂,蜜浴,炒焦)4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崩漏带下,诸方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用温酒或米饮调下。

摘录《施圆端效方》引延津王子安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一○)

伤科方书》: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1钱,白芷1钱,防风1钱,赤芍1钱,生地1钱,当归1钱2分,羌活1钱2分,花粉1钱2分,陈皮1钱,桔梗1钱,黄荆子1钱2分。

功能主治上部头伤痛。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酒煎服。

摘录伤科方书

《医钞类编》卷十二: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1钱,当归1钱,槟榔1钱,肉桂1钱,麻黄(去节)1钱,防己1钱,木通1钱,石菖蒲1钱,细辛1钱,白芷1钱,木香5分,川椒5分,炙草5分。

功能主治鼻痈。

用法用量每3钱,加苏叶、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钞类编》卷十二

《医部全录》卷一八三: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当归茯苓厚朴各等分。

功能主治妊娠卒心痛,气欲绝。

用法用量水6升,煎2升,分2服。

摘录《医部全录》卷一八三

《证治宝鉴》卷十一: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旋覆花半夏甘草石膏细辛蔓荆子藁本羌活荆芥地黄当归川芎

功能主治眩运,肝家风热者;亦治头疼。

摘录《证治宝鉴》卷十一

济阴纲目》卷十三: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生干地黄白芍枳壳各等分。

功能主治产后余血不尽,奔上冲心,烦闷腹痛。

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方寸匕,酒调下,1日2次。

摘录济阴纲目》卷十三

《赤水玄珠》卷三: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甘菊3钱,石膏3钱,川芎3钱。

功能主治偏头痛,头风。

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1钱,茶清调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三

银海精微》卷下: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1两,菊花1两,细辛1两,鼠粘子1两,石膏1两,僵蚕1两,蒺藜1两。

功能主治患眼疾不痒不赤而痛者。

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2钱,米汤调下。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普济方》卷八十六引《海上方》: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白芷细辛、龙脑叶、猪牙皂角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眼疾。

用法用量搐入鼻中。

摘录普济方》卷八十六引《海上方》

《医统》卷六十二引《医林方》: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别名川芎

处方川芎1两,藁本1两,细辛1两,白芷1两,羌活1两,炙甘草1两,苍术(米泔浸)5两。

功能主治风寒鼻塞。

用法用量川芎饮(《不知医必要》卷二)。

摘录《医统》卷六十二引《医林方》

医学正传》卷七: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1钱,人参5分,吴茱萸5分,茯苓4分,桔梗4分,当归1钱,制朴半钱,乌药7分半,枳壳3分,炙甘草3分。

制法上细切,作1服。

功能主治妇素有冷气冲心,如刀刺者。

用法用量水1盏半,煎至1盏,稍热服。

摘录医学正传》卷七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六: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洗,锉)1两,桂心(不见火,锉)1两,木香(锉,怀干)1两,当归(去芦头须,洗,锉,焙)1两,桃仁(去皮尖并双仁,炒黄)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产后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热酒调下;如不欲饮酒,即用水1盏,药末2钱,煎至7分,带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六

《妇人良方》卷二十二: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别名芎乌散、川乌

处方真天台乌药皮、大川芎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产后头痛。男子气厥头疼,妇人气盛头疼。

用法用量芎乌散(《医方类聚》卷八十一引《济生续方》)、川乌散(《普济方》卷三五一)。

摘录《妇人良方》卷二十二

《永类钤方》卷十一引《石人屏曾氏家藏》:川芎散

药方名称川芎散

处方川芎1两,羌活1两,防风1两,菊花1两,荆芥穗1两,僵蚕(洗,炒)1两,抚芎1两,制苍术1两,白芷1两,石膏(煅)1两,细辛(净)1两,芎须(水洗)1两,香附(炒)1两,川乌(炮)半两(去皮尖),淮乌(黑豆煮)半两(去皮尖)。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眼睛疼,头痛,沙涩流泪,眩烂风痒,障膜遮睛,及积年头风。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食后,茶汤清调下。头痛,葱白汤调下;常服,薄荷茶调下。

羞明,加朴消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一引《石人屏曾氏家藏》

猜你喜欢

  • 愈痛散

    药方名称愈痛散处方五灵脂(去砂石)玄胡索(炒去皮)蓬莪术(煨,锉)良姜(锉,炒)当归(去芦,洗)各等分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散寒,活血,定痛,治寒凝血滞,心胃急痛。用法用量每服6克,热醋汤调服,不

  • 活血消炎丸

    药方名称活血消炎丸处方乳香(醋炙)6两,没药(醋炙)6两,菖蒲膏(干)7钱5分,黄米(蒸熟)3两。制法上为细末,兑研牛黄1钱5分,捣烂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解毒散痈,消坚化结。主痛疽,疖肿,疮毒。用

  • 熟艾汤

    药方名称熟艾汤处方熟艾(用糯米15克同炒)松叶柏叶(炙)各15克制法上药三味,粗捣筛。功能主治治心经蕴热,舌上出血,及诸失血。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摘录

  • 黄连半夏解毒汤

    药方名称黄连半夏解毒汤处方黄连半两,黄柏半两,黄芩半两,大栀子半两,半夏3个(生用),厚朴2钱,茯苓4钱(去皮)。功能主治腹满呕吐,欲作利者。用法用量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半盏,去滓温服。摘录《医学

  • 浮萍草散

    药方名称浮萍草散处方浮萍草1两(4月15日者),麻黄半两(去根节),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伤寒无汗。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和滓热服,不

  • 安中调气丸

    药方名称安中调气丸处方广皮60克半夏(姜制)30克 白茯神30克白术(土炒)60克枳实(麸炒)30克 苏子(炒)18克川芎15克当归(酒洗)15克白芍药(盐、酒洗,炒)24克木香3克甘草(炙)9克香附

  • 八仙丹

    《洞天奥旨》卷六:八仙丹药方名称八仙丹处方大黄6克,金银花120克,当归尾30克,玄参60克,柴胡9克,炒栀子9克,黄柏9克,贝母9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行气。主湿热下注。(阴囊皮炎)用法用量水煎

  • 七鲜育阴汤

    药方名称七鲜育阴汤处方鲜生地15克 鲜石斛12克 鲜茅根15克 鲜稻穗2支 鲜鸭梨汁 鲜蔗汁各2瓤(冲)鲜枇杷叶(去毛,炒香)9克功能主治治伏号后期,阴伤未复者。用法用量前四味与枇杷叶水煎,去滓,冲入

  • 参归鳖申汤

    药方名称参归鳖申汤处方人参5分,青皮(去瓤)8分,黄耆(蜜水炒)8分,鳖甲(醋炙)8分,当归(酒洗)8分,茯苓8分,白术(去芦)8分,厚朴(姜汁炒)8分,香附8分,抚芎8分,砂仁5分,山楂(去子)5分

  • 虎潜丸

    《丹溪心法》卷三:虎潜丸药方名称虎潜丸处方黄柏250克(酒炒)龟版120克(酒炙)知母60克(酒炒),熟地黄陈皮白芍各60克锁阳45克虎骨30克(炙)干姜15克制法上药为末。酒糊丸或粥丸。每丸重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