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姜黄散

姜黄散

妇人大全良方》卷一: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姜黄(成片子者)120克 蓬莪术红花桂心川芎各30克延胡索牡丹皮当归各60克白芍药9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子脏久冷,月水不调,及瘀血凝滞,脐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75毫升,酒75毫升,煎至100毫升,热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一

活幼口议》卷二十: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姜黄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红酒调下,连二三服。以通为度。

摘录活幼口议》卷二十

《圣惠》卷八十: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姜黄3分,牡丹3分,当归3分(锉,微炒),虻虫1分(炒微黄,去翅足),没药1分,水蛭1分(炒令黄),刘寄奴3分,桂心3分,牛膝1两(去心)。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产后恶血不尽,攻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

《博济》卷三: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姜黄2两,大附子1两(炮),赤芍药半两,芫花1分(醋浸过,炒令黄色),丹皮1分,红蓝子半两,郁李仁1分(去皮),荆三棱半两,没药1分,木香1分,柳桂半两(去皮)。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血脏久冷,腹疼痛,小便浓白泔。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如腹痛,用当归没药酒煎服,水7分,酒3分,同煎及7分,热服。

摘录《博济》卷三

普济方》卷六十五引《海上方》: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姜黄(如无,以川芎代)、细辛白芷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诸般牙疼不可忍。

用法用量擦2-3次,盐汤灌漱。

如蛀牙疼,去姜黄加蝎梢。

临床应用牙疼:胡长文给事之父,牙疼不可忍,面肿。偶无姜黄,检《本草》,川芎亦治牙,遂代之。坐间,便见肿消疼止。后用川芎亦验。

摘录普济方》卷六十五引《海上方》

《圣惠》卷七十五: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别名姜黄

处方姜黄1两,当归1两(锉,微炒),熟干地黄1两,艾叶1两(微炒),鹿角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漏,下血不止,腹痛。

用法用量姜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姜黄半两,丁香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调顺荣气。主室女月水滞涩。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经脉欲来先服此药。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姜黄1两,牡丹皮1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乌药(锉)1两,生干地黄(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血气血块,攻筑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姜黄(切碎,炒干)1两,蒲黄(微炒)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血块攻冲,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生地黄自然汁调下,日3夜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圣济总录》卷一七四: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姜黄槟榔(锉)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心痛。

用法用量温酒调下,1-2岁儿每服半钱匕,余以意加减。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赤水玄珠》卷十二: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姜黄1两,甘草1两,羌活1两,白术2两。

功能主治臂痛,非风、非痰者。

用法用量腰以下痛者,加海桐皮当归、芍药。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姜黄8两,白术8两,生姜(去皮,细切)3升,当归(切)10两,陈曲末2升,大麦糵末2升,生地黄(细切)3升,桃仁(去皮尖,双仁)2升,杏仁(去皮尖双仁)2升,青橘皮(汤浸去白,切)3升。

制法用木杵臼捣如泥,纳甑中铺匀,以面封之,勿使泄气,蒸熟,并甑置屋下3日,开,出药晒干,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冷癖,血块虚胀,月经不调,瘦弱不能食,面无颜色。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调下,1日2次,取利为度。若炼蜜为丸亦得,每服30丸,酒送下,1日2次。

注意10日内忌生冷难消化物,过10日百无所忌。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医略六书》卷三十: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姜黄8两(醋浸,炒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尽,脉沉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调下。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产后污血不尽,新血又虚,故腹痛,胸闷,恶露经久不尽焉。姜黄一味,性能行散血气,醋浸炒黑又能祛血中之湿,以止多郁人污血之漏血也。为散,米饮调下,使污血去尽,则郁结顿开,而新血自生,经脉完复,何患恶露不净,腹痛胸闷不除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杨氏家藏方》卷五: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姜黄3分,槟榔半两,干漆(捣碎,炒令烟出)半两,石灰(捣末,炒令黄色)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九种心痛,发动无时,及虫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妇人良方》卷二十: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没药1分,川姜黄末3分。

功能主治产后腹疼。

用法用量以水、童子小便各1盏,入药煎至1盏半,分作3服,通口服;约行5-7里,再进1服即止。

摘录《妇人良方》卷二十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姜黄(微炒)1两,当归(切,焙)1两,木香半两,乌药(微炒)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煎茱萸醋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普济方》卷二一四: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姜黄2两,滑石2两,木通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五般淋。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煎7分,温下,1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四

普济方》卷二八五: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干姜1两,大黄1两,生姜1两,皂角刺9个。

功能主治内毒。

用法用量用酒1碗,水1碗,同煎至一半,去滓温服。滓用酒、水各1碗,再煎温服。须用瓦器煎。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五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生姜(切)4两,生地黄(切)8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室女经脉虚冷,月水来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姜黄1两,当归(切,炒)1两,蒲黄1两,桂(去粗皮)1两,生干地黄(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血气块,(疒丂)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妇人良方》卷一引《专治妇人方》:姜黄散

药方名称姜黄散

处方姜黄(成片子者)4两,蓬莪术1两,红花1两,桂心1两,川芎1两,延胡索2两,牡丹皮2两,当归2两,白芍药3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血脏久冷,月水不调,脐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半盏,酒半盏,煎至7分,热服。

摘录《妇人良方》卷一引《专治妇人方》

猜你喜欢

  • 回光丸

    药方名称回光丸处方九里光花、菊花(2件蒸)、黄连、黄柏、当归、玄参、苦参。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青黛为衣。功能主治眼赤肿涩疼痛。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茶清送下。摘录《医方类聚》卷六十九引

  • 枇杷叶粥

    《老老恒言》:枇杷叶粥药方名称枇杷叶粥处方枇杷叶10~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制法将枇杷叶用纱布包好放入砂锅内,加水200克煎至100克,去渣入粳米、冰糖,再加水600克,煮成稀薄粥。功能主治清肺化

  • 紫沉丸

    药方名称紫沉丸处方半夏曲9克乌梅6克(去核)代赭石9克杏仁3克(去皮、尖)丁香6克 缩砂仁9克沉香3克槟榔6克木香3克陈皮15克白豆蔻1.5克白术3克巴豆霜1.5克(另研)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入巴豆霜令

  • 加味青娥丸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加味青娥丸药方名称加味青娥丸处方杜仲、破故纸、胡桃肉、川断、当归、白芍、山药、远志肉、益智仁、莲子。功能主治妊娠腰痛,肝肾亏虚者。各家论述是方补骨、桃肉木火相生,此郑相国所进青

  • 浑身碎痛丸

    药方名称浑身碎痛丸处方虎骨1两,防风1两,芍药(酒炒)1两,秦艽1两,白芷1两,茯苓1两,川归1两,续断1两,白术1两,附子(炮)7钱。制法上为末,酒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诸虚,遍身碎痛。用法用量

  • 加参八味丸

    药方名称加参八味丸处方熟干地黄8两,山药4两,山茱萸4两,泽泻3两,赤茯苓3两,牡丹皮3两,桂(去皮)2两,附子2两,元参2两,赤芍药2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阴虚小便难,并寒淋

  • 椒芷汤

    药方名称椒芷汤处方川椒(去目)1两,白芷1两5钱。功能主治妊娠阴痒。妇人受妊后,不节房劳,阳精留蓄因而作痒。用法用量水煎,服头煎;以2煎洗患处。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 四味土木香散

    药方名称四味土木香散处方土木香200g苦参(去粗皮)200g珍珠杆(去粗皮、心)100g山柰50g来源系蒙古族验方。性状黄白色的粉末;气香,味极苦、微辛。炮制上四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即得。功能

  • 大救生丸

    药方名称大救生丸处方牡蛎(生用)1两,苦参(生、为末)1两,栝楼(生捣)1两,知母(生、为末)1两,蜜陀僧(生用)1两,白蜡(熔)8分,水银(研)8分,黄丹半斤(研)(1方有天花粉半两;1方有灰坯,无

  • 马土散

    药方名称马土散处方白马粪(煅存性)5钱,新黄土5分。功能主治止痛。主痧肚痛。用法用量能饮者,温酒调服。不能饮者,温汤调服。摘录《惠怡堂方》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