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国老散

国老散

幼幼新书》卷二十引《聚宝方》:国老散

药方名称国老散

处方甘草(炙)银柴胡秦艽乌梅肉(焙干)各6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骨蒸热久,三焦壅滞,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次1~2克,食后热汤点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炙煿之物。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引《聚宝方》

《惠直堂方》卷二:国老散

药方名称国老散

处方甘草(生)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心腹疼痛,呕吐不止,以及虫扰作痛。

用法用量艾叶乌梅煎汤,缓缓送下。

摘录《惠直堂方》卷二

圣济总录》卷一六七:国老散

药方名称国老散

处方甘草(炙,锉)1分,当归(焙)半分,铅丹(研)半分。

制法上药前2味为散,入铅丹同研匀细。

功能主治小儿脐中汁出。

用法用量扑脐中,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七

《便览》卷四:国老散

药方名称国老散

别名人中黄

处方甘草不拘多少。

制法五月初三、四日,预将上药研细末,用大竹一段,两头留节,在一头钻一小孔,装甘草末于内,其孔用木塞固,勿令泄气,用绳缚竹,候至端午日,置粪缸中,并以砖坠竹至底,49日后取出,用长流水洗净,候干,取药晒干,再研细,贮瓷器内。

功能主治癍疮,痘疹,疔肿,痈疽,诸般恶疮,及中砒毒、菌毒,伤寒发狂言,天行瘟疫毒。痘6-7日不能肥满,或陷入黑色,不能灌脓,及中恶。

用法用量人中黄散(《痘疹仁端录》卷十三)。《痘疹仁端录》本方用法:腊月用大竹筒,两头留节,通一窍,外去青皮,入甘草末于内,用木塞堵其窍,用绳缚紧,浸于粪厕坑中,腊月八日入坑,至清明取起,系长流水中冲过七日,取甘草末晒干,收藏好。每用一二钱,蜜水调下,泻亦无妨。

摘录《便览》卷四

猜你喜欢

  • 兰草汤

    《黄帝内经·素问》卷十三:兰草汤药方名称兰草汤处方兰草30克(切)功能主治化湿调气。治脾瘅,口甘,中满。用法用量上一味,以水450毫升,煎至225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

  • 红玉铤子

    药方名称红玉铤子处方砒霜1块(皂龟子大),黄丹(煅过)少许,鲁土2钱。制法上为细末,糊饼和作剂子。功能主治一切牙疳。用法用量方中黄丹、鲁土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摘录《宣明论》卷十五

  • 厚朴温肺散

    药方名称厚朴温肺散处方厚朴(去粗皮,用糯米粥浸一次饭久,晒干,为末)1两半,葶苈子(微炒,捣为细末)1两,皂荚子1升(不蛀者,蒸两遍,焙干,为末),接骨草(阴干,为末)3两,诃黎勒(煨,取皮为末)半两

  • 豆角膏

    药方名称豆角膏处方赤豆、皂角(炙过)各等分。制法上为末,以葱油调。功能主治伤寒鼻塞。用法用量贴顖。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八

  • 升麻栀子汤

    药方名称升麻栀子汤处方升麻(锉)3两,栀子仁3两,射干3两,赤茯苓(去黑皮)3两,白术5两,芍药4两。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功能主治胃实热。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煎至8分,加地黄汁1合,赤

  • 龙胆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龙胆汤药方名称龙胆汤处方龙胆钩藤柴胡黄芩桔梗芍药茯苓(一方作茯神)甘草各7.5克蜣螂2枚大黄3克制法上十味,哎咀。功能主治治婴儿出生后,血脉盛实,四肢惊搐,发热呕吐;亦治惊痫。用

  • 五汁一枝煎

    药方名称五汁一枝煎处方鲜生地黄汁40毫升 鲜茅根汁 鲜生藕汁 鲜竹沥汁各20毫升 鲜生姜汁2滴紫苏梗6克功能主治清润心包,濡血增液。治心包邪热郁蒸,心血亏虚,血虚生烦,躁扰不安,或愦愦无奈,心中不舒,

  • 加味朴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朴黄丸处方厚朴(炙)64两,大黄64两,槟榔32两,黑丑(炒)32两。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功能主治消食消水,顺气宽胸。主食水停滞,胸中结满,郁闷腹痛,两胁膨胀。用法用量每

  • 金不换内消丸

    药方名称金不换内消丸处方苍术半斤(制,去皮),枳壳1两半(麸炒),青皮(去白)1两,陈皮(去白)1两,三棱(醋煮)1两,蓬术(醋煮)1两,香附子(制)1两,大茴香(炒)1两,干漆(炒)1两,藿香(洗)

  • 补益天雄丸

    药方名称补益天雄丸处方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菟丝子(酒浸1宿,焙干别捣)1两,柏子仁1两,石斛(去根,锉)1两,巴戟1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牛膝(去苗)1两,干漆(捣碎,炒令烟出)1两,肉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