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鲛鱼

鲛鱼

药材名称鲛鱼

拼音Jiāo Yú

别名蜡鱼、瑰雷鱼(《南越志》),沙鱼、鳆鱼(《本草拾遗》),溜鱼(《纲目》),鲛鲨(《医林纂要》)。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

原形态体细长形,长约60厘米;前端略粗,向后渐细,腹面平。头宽。吻稍厚。前端钝。服侧位,长圆形。中等大,瞬裙平横外露;服后有小形喷水孔。鼻孔位于口至吻的1/3处,有鼻瓣3叶。口呈三角形,距吻端远,有唇褶,上唇褶宽扁而长,下唇裙较狭而短。齿小,多行,排列成铺石状。鳃孔6个,最后两个位于胸鳍上方。盾鳞细小。背鳍两个,形状相似;第1背鳍较大,始于腹鳍后缘上方,介于吻端至第2背鳍间;第2背鳍较小于第1背鳍,胸鳍始于第5鳃孔下方,后缘斜直或微凹。腹鳍位于背鳍间隔前半部的下方,内角较尖,后缘直。尾鳍的上叶直而略窄,下叶前端较宽。背面和上侧面呈灰褐色。侧线显著,沿侧线及侧线上方有许多不规则的白点。下侧面和腹面银白色。

栖于近海。以软体动物、虾、蟹及其他鱼类为食。卵胎生。

生境分部分布我国黄海和东海。

性味甘咸,平。

①《食疗本草》:"平。"

②《日华子本草》:"平,微毒。"

③《纲目》:"甘,平,无毒。"

④《医林纂要》:"酸咸,平。"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脾。"

②《本草撮要》:"入手大阴经。"

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补五脏。"

②《医林纂要》:"消肿去瘀。"

备注鲨鱼的种类很多,我国沿海较常见的尚有虎鲨科狭纹虎鲨(分布南海及东海南部)、角鲨科白斑角鲨(分布东海及黄海)及姥鲨科姥鲨(我国沿海均有)等。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栝楼子

    《中药大辞典》:栝楼子药材名称栝楼子拼音Guā Lóu Zǐ别名瓜蒌仁(《丹溪心法》),栝楼仁(《药性类明》)。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大子栝楼等的种子。9~11月

  • 朝鲜崖柏仁

    药材名称朝鲜崖柏仁拼音Cháo Xiān Yá Bǎi Rén别名长白侧柏仁、柏子仁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朝鲜崖柏的种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ja koraiensis Nakai采收和储藏:

  • 光板猫叶草

    《中药大辞典》:光板猫叶草药材名称光板猫叶草拼音Guānɡ Bǎn Māo Yè Cǎo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景天科植物大叶火焰草的叶及全草。原形态大叶火焰草,又名:荷莲豆叶景天。一

  • 山狸子骨

    药材名称山狸子骨拼音Shān Lí Zǐ Gǔ别名豹猫、抓鸡虎、喷鸡虎、野猫、平头狸、豹狸、斑猫、钱猫来源食肉目猫科豹猫Felis bengalensis chinensis Gray,以骨

  • 臭菘叶

    药材名称臭菘叶拼音Chòu Sō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臭菘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Iocarpus foetidus(L·)Salisb.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 牛心补

    药材名称牛心补别名牛心秧、瓢菜、对叶草、侧花徐长卿、达浪吐鲁[蒙名]、豆胃娘[藏名]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阔叶徐长卿Cynanchum hancockianum (Maxim.) Al. Iljins

  • 土牡蛎

    《中药大辞典》:土牡蛎药材名称土牡蛎拼音Tǔ Mǔ Lì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蚌科动物川南珠蚌的沉积贝壳。冬季水枯时,在河滩沙坝上收集,洗净泥沙,晒干。原形态贝壳2片,同形,呈长椭圆形,长

  • 咬人狗

    药材名称咬人狗拼音Yǎo Rén Gǒu别名刺晕、咬人猫出处《纲目拾遗》据《台湾府志》载:“咬人狗其木甚松,手掐之便长条迸起,可为火具。木高丈余,叶长大似烟叶,有毛刺,刺人入毛孔甚痒,搔之发红痛,一昼

  • 毛脉南蛇藤

    药材名称毛脉南蛇藤拼音Máo Mài Nán Shé Ténɡ别名猪粪藤。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毛脉南蛇藤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var

  • 匐地风毛菊

    《中药大辞典》:匐地风毛菊药材名称匐地风毛菊拼音Fú Dì Fēnɡ Máo Jú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菊科植物匐地风毛菊的全草。9月采,洗净晒干。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