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野棕

野棕

《中药大辞典》:野棕

药材名称野棕

拼音Yě Zōnɡ

别名山棕

出处《云南恩茅中草药选》

来源棕榈科植物双籽藤。全年可采。去皮切片晒干。

原形态双籽藤,又名:双子棕。

灌木状,茎具棕衣。叶大,顶生,不等的羽状分裂,小叶少数,菱形,下面灰白色,边缘啮蚀状,叶脉扇状。肉穗花序由叶丛中抽出,佛焰苞多数,花单性,稍大,黄色;雄花花萼杯状,3裂,花瓣革质,雄蕊10~30;雌花近球形,萼片圆形,花瓣厚,三角形,子房2~3室。果实圆球形。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林下或竹林边。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酸涩,凉。

功能主治止血,清热,收敛。治月经过多,血崩,子宫下垂,肺结核咯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复方治血崩:野棕配茜草、炒艾叶煎汤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棕

药材名称野棕

拼音Yě Zōnɡ

英文名Root of Caudate Two-seeded Palm

别名山棕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双籽藤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dymosperma caudatum (Lour.) H.E.Moore[Borassus cardatus Lour;Didymosperma caudatum(Lour)]H. Wendl. Et Drud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皮部,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双籽藤,丛生灌木,高0.5-2m。覆以残存的老叶鞘。叶为一回羽状全裂,裂片除顶总后2-4对为对生外,其余不规则排列,裂片近菱形或阔楔形,长10-20cm,宽2.5-5cm,先端尾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羽片中部以上边缘具不规则的啮蚀状小齿,两面绿色有光泽;叶鞘不开裂,长5-8cm,最后分解为网状纤维。肉穗花序圆柱状,单生于叶丛中不分枝,长20-30cm。花雌雄同株;雄花;花萼3片,杯状,先端3裂,深红色;花瓣3片,长圆状倒卵形,长6-7mm,近木质,背部有很多条纹;雄蕊15-30或更多;雌花:花瓣3片,倒卵状圆形,长3.5-4mm,先端兜状,有多数条纹;子房球形,钝3棱。果卵状球形或近球形,直径9-12mm,成熟时红棕色,外果皮薄,内果皮也薄。种子3颗。花、果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南部、海南和云南。

性味味酸;涩;性凉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收敛固脱。主月经过多,崩漏;咯血;子宫下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复方治血崩: 野棕配菌草、炒艾叶煎汤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海粉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粉药材名称海粉拼音Hǎi Fěn别名海兔粉、蓝斑背肛海兔来源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海兔科海兔Notarchus (Bursatella) leachii cirrosus Stimps

  • 白郎花

    《中药大辞典》:白郎花药材名称白郎花拼音Bái Lánɡ Huā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橡树科植物峨眉椴的根皮。原形态落叶乔木,高约10米。芽卵形,芽鳞锐形或较钝。单叶互生;长方形

  • 棒棒草

    药材名称棒棒草拼音Bànɡ Bànɡ Cǎo别名孩儿参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短小孩儿参的干燥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Franch.

  • 苦菜根

    药材名称苦菜根拼音Kǔ Cài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苣菜的根。功能主治《纲目》:"治血淋,利小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1.5两(鲜用)。摘录《中药大辞

  • 铁藤

    药材名称铁藤拼音Tiě Ténɡ别名铁血藤、黑藤、三叶藤、血藤、巴豆藤[云南]来源豆科巴豆藤属植物铁藤Craspedolobium schochii Harms,以根、藤入药。四季可采,分别

  • 麻叶

    《中药大辞典》:麻叶药材名称麻叶拼音Má Yè别名火麻头(《疮科心要》)。出处《药性论》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叶。化学成分大麻叶含Δ2-四氢大麻酚酸、大麻二酚酸、大麻色酸等。另据报道

  • 五转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转七药材名称五转七拼音Wǔ Zhuǎn Qī别名阴阳扇、包谷陀子、通天七来源忍冬科莛子藨属植物穿心莛子藨Triosteum himalayanum Wall.[T. farges

  • 牛扁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扁药材名称牛扁拼音Niú Biǎn别名曲芍来源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牛扁Aconitum ochranthum C. A. Mey.,以根入药。春秋采挖,洗净晒干。性味苦,温

  • 天竺子

    药材名称天竺子拼音Tiān Zhú Zǐ英文名Fructus Nandinae Domesticae别名天竹子、南竹子、白天竹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

  • 犀肉

    药材名称犀肉拼音Xī Ròu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等的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犀角"条。性味《食疗本草》:"微温,味甘,无毒。"功能主治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