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荷秋藤

荷秋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荷秋藤

药材名称荷秋藤

别名石龙藤、五中土

来源萝藦荷秋藤Hoya lancilimba Merr.,以茎、叶入药。

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

功能主治主治跌打刀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荷秋藤

药材名称荷秋藤

拼音Hé Qiū Ténɡ

英文名all-grass of Lanceleaf Waxplant

别名剑叶球兰、五中土、大叶石仙桃、石龙藤

出处始载于《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荷秋藤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ya lancilimba Mer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晒干。

原形态全株无毛;茎节间长5-25cm,生气根。叶对生;叶柄粗壮,长1-3cm;叶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1-14cm,宽2.5-4.5cm,两端急尖,鲜时绿色,干后灰白色而皱缩;侧脉不明显,弧曲上升。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5-7cm;花冠白色,直径约3cm,裂片宽卵形;副花冠星状,肉质,中部凹陷,外角圆形;花粉块每室1个,直立。蓇葖果狭披针形,长达15cm,直径约1cm。种子先端具白色绢质种毛。花期8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340m的蔬密林中,附生于大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含三萜类成分。

性味苦;辛;凉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祛风除湿。主风湿热痹;跌打肿痛;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茎叶:味苦、辛,性凉。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的功能。用于风湿性关节痛、跌打损伤及驳骨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茴香根

    《中药大辞典》:茴香根药材名称茴香根拼音Huí Xiānɡ Gē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根。7月间采挖。化学成分根含挥发油。油含莳萝油脑、α-松油烯、γ-松油烯、异松油烯、α

  • 红花苗

    药材名称红花苗拼音Hónɡ Huā Miáo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幼苗。功能主治《开宝本草》:"生捣碎,敷瘀肿。"摘录《中药大辞典》

  • 鲱鱼籽

    药材名称鲱鱼籽拼音Fēi Yú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鲱科动物太平洋鲱的鱼卵。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upea pallasi Cuvier et Valenciennes采收和储藏:产卵前捕捞,捕后,

  • 篱笆竹

    《全国中草药汇编》:篱笆竹药材名称篱笆竹别名类芦、石珍茅、飞竹叶、聊箭杆子、假芦来源禾本科篱笆竹Neyraudia reynaudiana (Kunth) Keng,以嫩苗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域以南,

  • 斩木橿子

    药材名称斩木橿子拼音Zhǎn Mù Jiānɡ Zǐ来源樟科斩木橿子Neolitsea aurata (Hayata)Koidz.,以根、树皮入药。生境分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

  • 小鬼钗

    药材名称小鬼钗拼音Xiáo Guǐ Chāi别名鹿角草、山黄连、土黄连、不怕日草、小鬼叉手、鬼针草、鬼疙针、刺针草、细叶鬼针草、细叶刺针草、小刺叉。锅叉草、一包针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小花鬼针草的全

  • 小豆柴

    药材名称小豆柴拼音Xiǎo Dòu Chái别名小米柴、亮子药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毛叶珍珠花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onia villosa (wall. Ex C.B.Clarke

  • 白脚威灵

    药材名称白脚威灵别名紫威灵来源菊科白脚威灵Vernonia squarrosa (D. Don) Less. var. orientalis Kitam.[V. teres auct. non DC.

  • 对虾壳

    药材名称对虾壳拼音Duì Xiā Ké别名海虾壳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对虾科动物中国对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斑节对虾等多种对虾的甲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enaeus

  • 牛屎树

    药材名称牛屎树拼音Niú Shǐ Shù别名桤木皮(《天宝本草》),罗拐木、菜壳蒜(《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桦木料植物桤木的嫩叶及树皮。全年可采。原形态落叶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