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荚果蕨贯众

荚果蕨贯众

《中药大辞典》:荚果蕨贯众

药材名称荚果蕨贯众

拼音Jiá Guǒ Jué Guàn Zhònɡ

英文名Rhizoma Matteucciae Struthiopteris

别名野鸡膀子、小叶贯众

来源为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的根茎及叶柄基部。春、秋季采收,削去地上部分,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lm。叶簇生,二型,营养叶矩圆倒披针形,长45~90cm,宽14~25cm,二回羽状深裂,下部有10多对羽片,向下逐渐缩小成耳状,叶柄短;孢子叶较短,叶柄较长,一回羽状,羽片向下反卷成有节的荚果状,盖住孢子囊群。

生境分部生于林下或山谷阴湿处。产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四川、西藏。

性状本品呈圆纺锤形或歪椭圆形,长10~15cm,直径6.5~8cm,密布叶柄基部,顶端可见黄棕色膜状鳞片。叶柄基部扁三棱形,上宽下细,向内弯曲;表面黑棕色,微有光泽,背面有纵棱5~6条,中间 l 条明显隆起,有的上端可见1~2条呈飞鸟形皱纹,腹面亦有纵棱;质硬,横切面外皮黑色,内面淡棕色,有线形维管束2个,排成八字形。基部根茎外露。味微涩。

化学成分含羟基促脱皮甾酮(ecdysterone)以及脂肪酸,其中以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为主。

性味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止血。用于蛲虫病、虫积腹痛、赤痢便血、子宫出血、湿热肿痛。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荚果蕨贯众

药材名称荚果蕨贯众

拼音Jiá Guǒ Jué Guàn Zhònɡ

别名小叶贯众黄瓜香、野鸡膀子

出处本品为贯众品种之一,《本草图经》在贯众条下注云:“今陕西河东州郡及荆襄间多有之,而少有花者,春生苗赤,叶大如蕨,茎杆三棱,叶绿色似小鸡翎……根紫黑色,形如大瓜,下有黑须毛,又似老鸱。”并附有淄州贯众图。根据分布及形态记述和附图所示,其原植物与荚果蕨相符。但也有人认为是蹄盖蕨属(Athyrium)或鳞毛蕨属(Dryopteris)植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Osmunda struthiopteris L.]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株高约90cm。根茎直立,与叶柄基部密被披针形鳞片。叶簇生,二型,有柄;营养叶长圆倒披针形,长40-90cm,宽15-25cm,叶轴和羽轴偶有棕色柔毛,二回深羽裂;下部10多对羽片向下逐渐缩短成小耳形,中部羽片宽1.2-2cm;裂片边缘浅波状或顶端具圆齿;侧脉单一。孢子叶较短,直立,有粗硬较长的柄,一回羽状,纸质;羽片向下反卷成有节的荚果状,包围囊群。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侧脉分枝的中部,成熟时汇合成条形;囊群盖膜质,白色,成熟时破裂消失。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3200m的高山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西藏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 本品呈倒卵形或长圆形,上部钝圆,下部稍尖,稍弯曲,长10-16cm,直径在4-7cm;棕褐色;全体密被叶柄残基、须根和少量鳞片。叶柄残基上部扁平,向下渐窄,背部隆起,中央有1条纵棱,近上端可见“V”或“M”形突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有黄白色小点(分体中柱)2个,呈“八”字形排列。叶柄基部生有1-3条须根,多分支,有时具棕色绒毛。气微而特异,味涩。

2.显微鉴别 根茎(直径1.3cm)横切面:表皮常脱落,最外面为数列至10余列厚壁细胞,分体中柱10余个,断续环状排列。内皮层明显。木质部由多角形管胞组成;周围为韧皮部;薄壁组织中有大形裂隙,细胞内充满细小淀粉粒。

叶柄基部横切面:分体中柱2个,呈八字形排列;内皮层明显;木质部两端呈弯钩状折叠;周围为韧皮部。维管束周围可见棕褐色的分泌细胞。

化学成分含蜕皮甾酮(ecdysterone),尖叶土杉甾酮(ponasterone) A,蕨甾酮(pteoster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东北贯众素(dryocrassin),以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为主的脂肪酸以及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荚果蕨根茎及叶柄基部的煎剂稀释到16%浓度时,体外对猪蛔虫头段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松弛作用。50%-70%的煎剂对整体猪蛔虫作用2-6小时后,猪蛔虫的活动呈不同程度的抑制。

鉴别薄层色谱:取样品粗粉5g,在沙氏提取器中,用氯仿回流提取3小时,回收氯仿至20ml供点样用。以β-蜕皮激素为对照品。用硅胶G(上海荧光化学厂)铺板105℃活化1h。以氯仿-甲醇(9:1)展开,展距15cm。用5%磷钼酸乙醇溶液喷雾,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相应位置处均显蓝色斑点。

性味苦;微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止血。主热病发斑;腮腺炎;湿热疮毒;蛔虫腹痛;蛲虫病;赤痢便血;尿血;吐血;衄血;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大剂量可用至5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

注意孕妇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碎骨红

    药材名称碎骨红拼音Suì Gǔ Hó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广东金叶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ibindendron kwangtungenseS.Y.Hu(C.kwangtungen

  • 白茅根

    《中国药典》:白茅根药材名称白茅根拼音Bái Máo Gēn英文名RHIZOMA IMPERATAE别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

  • 假蒟

    《中药大辞典》:假蒟药材名称假蒟拼音Jiǎ Jǔ别名蛤药、酿苦瓜、封口好、毕拨子(《生草药性备要,),假荖、蛤荖(《岭南采药录》),假蒌(《南宁市药物志》),猪拨菜(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蛤蒌

  • 青榨槭

    药材名称青榨槭拼音Qīnɡ Zhà Qì英文名David Maple别名光陈子、飞故子、鸡脚手、五龙皮。出处始载于《经济植物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青榨槭的根、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

  • 麻雀脑

    药材名称麻雀脑拼音Má Què Nǎo别名家雀脑来源雀形目文鸟科树麻雀Passer montanus (L.),以脑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治冻伤。用法用量外涂。摘录《全国

  • 换锦花

    药材名称换锦花拼音Huàn Jǐn Huā出处《植物名实图考》引《南越笔记》云:“脱红换锦,脱绿换锦,此换绵之所以名也。叶似水仙,冬生,至更而落。独抽一茎二尺许,作十余花,花比鹿葱而大,或红或绿,叶落

  • 水边指甲花

    药材名称水边指甲花拼音Shuǐ Biān Zhī Jiɑ Huā别名入冬雪、水凤仙、华凤仙、水指甲、象鼻花来源凤仙花科水边指甲花Impatiens chinensis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

  • 狗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狗舌草药材名称狗舌草拼音Gǒu Shé Cǎo别名狗舌头草、白火丹草、铜交杯、糯米青、铜盘一枝香来源菊科千里光属植物狗舌草Senecio kirilowii Turcz.

  • 水牛皮

    药材名称水牛皮拼音Shuǐ Niú Pí出处《食医心镜》来源牛科动物水牛的皮。功能主治《食医心镜》:"主水气大腹浮肿,小便涩少,水牛皮煮熟,切于豉汁中食之。"摘

  • 荠菜花

    《中药大辞典》:荠菜花药材名称荠菜花拼音Jì Cài Huā别名地米花(《贵州民间方药集》)。出处《履巉岩本草》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花序。性味《履巉岩本草》:"性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