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芭茅

芭茅

药材名称芭茅

拼音Bā Máo

别名竿青、竿芒。

出处本品《纲目》始载之,在“白茅”条下云:“芭茅丛生,叶大如蒲,长六七尺,有二种,即芒也。”又云:“五月抽短茎,开花如芒也。”所述乃本种,即芒草中具有短穗的一种。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芭茅的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ill.)War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芭茅 多年生草本。通常有根茎。秆为白色质软的髓所填满,高2-4m。叶鞘无毛,或边缘具稀疏纤毛;叶舌长1-3mm;叶片条状披针形,长50-90cm,宽15-30mm,除表面基部具微毛外,余均无毛。圆锥花序顶生,大型,由多数总状花序组成,长30-50cm,主轴显着延伸,几达花序的顶端,或至少达到花序的2/3以上;分枝的腋间有微毛,通常细弱;小穗柄无毛,先端膨大,短柄长约1-1.5mm,长柄长约2.5-3mm;小穗有1两性花,挛生于德轴之上;有不等长的柄,基盘具稍长的丝状毛;颖稍不等长,厚膜质或纸质,第1颖两侧内摺成2脊,先端钝或具有2微齿,背部无毛,第2颖先端渐尖,有3脉,边脉不明显,边缘有小纤毛,背部无毛或疏生柔毛;第1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透明膜质,稍短于颖,边缘有小纤毛,先端钝圆,无芒,第2外稃有疏松扭转而膝曲的芒,芒长(5-)7-11mm,其内稃微小而不存在;雄蕊3,花药长约1.8mm。花、果期5-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及河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通淋;祛风和湿。主热淋;石淋;白浊;带下;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细辛

    药材名称黄细辛拼音Huánɡ Xì Xīn别名土细辛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长花细辛的根。秋季采挖,取根,洗净,阴干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15厘米。根茎短,

  • 荠苨苗

    药材名称荠苨苗拼音Qí Nǐ Miáo别名隐忍(陶弘景)出处《纲目》来源为桔梗科植物荠苨的苗叶。性味《纲目》:"甘苦,寒,无毒。"功能主治①《本草图经》:&qu

  • 桧叶

    《中药大辞典》:桧叶药材名称桧叶拼音Guì Yè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柏科植物圆柏的叶。原形态圆柏(《尔雅翼》),又名:栝(《禹贡》),桧(《诗经》),刺柏(《本草汇言》),红

  • 人乳汁

    《中药大辞典》:人乳汁药材名称人乳汁拼音Rén Rǔ Zhī别名奶汁(《纲目》)出处《别录》化学成分每100克人乳汁含水分88克、蛋白质1.5克、脂肪3.7克、碳水化物6.4克、灰分0.3克

  • 柿霜

    《全国中草药汇编》:柿霜药材名称柿霜拼音Shì Shuānɡ来源本品为柿树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 f.,柿饼的白霜。性味甘,凉。功能主治生津利咽,润肺止咳。用于口疮,咽喉

  • 下山虎

    药材名称下山虎拼音Xià Shān Hǔ别名小叶石仙桃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物广西芒毛苣苔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echynanathus austroyunna-nensis W. T. W

  • 豆蔻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豆蔻花药材名称豆蔻花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

  • 贴生石韦

    药材名称贴生石韦拼音Tiē Shēnɡ Shí Wéi别名上树咳、石头蛇、上树龟(《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贴生石韦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

  • 水苎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苎麻药材名称水苎麻拼音Shuǐ Zhù Má别名山麻、水麻、悬铃木叶、掌叶麻、大水麻、水禾麻、马鞭麻、龟尾麻、薮苎麻、芙蓉麻来源荨麻科水苎麻Boehmeria

  • 芫荽

    《全国中草药汇编》:芫荽药材名称芫荽拼音Yuán Suī别名胡荽、香菜、香荽、延荽来源本品为伞形科芫荽属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以全草与成熟的果实入药。全草春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