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红天葵

红天葵

《中药大辞典》:红天葵

药材名称红天葵

拼音Hónɡ Tiān Kuí

别名紫背天葵、红叶、散血子、龙虎叶(《广西药植名录》),夜渡红、红水葵(《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秋海棠科植物紫背天葵球茎全株。春、夏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地下茎球形。基生叶1片,膜质,圆心形或卵状心形,长2.5~7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重锯齿和缘毛,两面有伏生粗毛,下面紫色,掌状脉7~9条;叶柄长2~6厘米,有长粗毛;托叶小,卵状披针形,流苏状撕裂。聚伞花序有2~4朵花,总花梗纤细,长超过叶片;花淡红色;苞片和托叶相似。雄花萼片2,卵圆形;花瓣2,倒卵状长圆形,雄蕊极多。雌花较小,萼片与花瓣3,2片大的半圆形,另1片较小的长圆形,凹陷;花柱3,2裂,裂片螺旋状扭旋。蒴果三角形,有3翅;种子极小,黄褐色。花期5~8月。

生境分部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等地。

性味甘,凉。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甘涩,凉,无毒。"

③《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酸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解毒。治暑热高烧,肺热咳嗽,咯血,跌打扭伤,血瘀疼痛,疮毒疥癣,水火烫伤。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润燥止咳,散瘀消肿。治外感高热。中暑发烧,肺热咳嗽,跌打肿痛。鲜品捣烂,可敷恶疮疔毒。"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肺炎咳嗽,咯血,慢性支气管炎。"

③《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凉血活血,消炎止痛。主治咯血,血瘀腹痛,扭挫伤,骨折,汤火伤,癣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备注广西另有一种红水葵叶,功用相同。其形态与本种相似,主要区别在于红水葵的地下茎不呈球形,叶较厚,颜色更深,叶面有小瘤状突起,叶背网脉明显。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天葵

药材名称红天葵

拼音Hónɡ Tiān Kuí

英文名Rhizome of Fimbriatestipulate Begonia

别名红叶、龙虎叶、夜渡红、红水葵、散血子一点血散血丹、一叶红、小羚羊。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紫背天葵的球茎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fimbristipulata Hance[B.cyclophylla Hook.f.]

采收和储藏:块茎春、夏挖取、洗净、晒干或鲜用、全株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地下茎球形。基生叶1片;叶柄长2-6cm,其长粗毛;托叶小,卵状披针形,流苏产太撕裂;叶片膜质,圆心形或卵状心形,长2.5-7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重锯齿和缘毛,两面有伏生粗毛,下面紫色;掌状脉7-9条。聚伞花序有2-4朵花,总花梗纤细,长超过叶片;花淡红以;苞片和托叶相似;雄花萼片2,卵圆形;花瓣2,倒卵状长圆形,雄蕊极多;雌花较小,萼片圆形,另一片较小,长圆形,凹陷;花柱3,2裂,裂片螺旋,蒴果三角形,有3翅。种子极小,黄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山山坡和山谷阴湿石壁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温暖、阴凉的气候、夏季要凉爽,忌高温,以肥沃疏松的腐殖质土栽种为宜。

栽培技术 用块茎和种子繁殖,以块茎繁殖为主。块茎繁殖:于春季收获块芭时,按大、中、小分成3级,大的加工入药,中、小者作种栽,分别栽种。条栽,中等的种按行株距(5-10)cm×5cm,小的种栽按行株距5cm×3cm,栽后覆土3cm,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种子繁殖:秋季采收种子后稍晾干,立即播种。种子拦草木灰或细土,然后均匀撒播到苗床上,覆薄细土,稍加镇压后盖草浇水,细苗出时揭去盖草。约经1年的育苗后,即可移栽。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卷缩成不规则团块。完整叶呈卵形或阔卵形,长2.5-7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近对称,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和短柔毛,紫红以至暗紫色,两面均被疏或密的粗伏毛,脉上被毛较密,掌状脉7-9条,小脉纤细,时显。叶柄长2-6cm,被粗毛。薄纸质。气特异,味酸,用手搓之刺鼻,水浸液呈玫瑰红色。

化学成分叶含花色甙(anthocyanin)[1],已分离得到矢车菊素氯化物(cyanidin chloride),矢车菊素葡萄糖甙(cyani-din-3-hlucoside),矢车菊素芸香糖甙(cyanidin-3-rutinoside)[2]。

性味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咳化痰;解毒消肿。主外感高热;中暑;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疔疮;瘰疬;疥癣;烫火伤;跌打瘀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润燥止咳,散瘀消肿。治外感高热,中暑发烧,肺热咳嗽,跌打肿痛。鲜品捣烂,可敷恶疮疔毒。

2.《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肺炎咳嗽,咯血,慢性支气管炎。

3.《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凉血活血,消炎止痛。主治咯血,血瘀腹痛,扭挫伤,骨折,汤火伤,癣疥。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序梗女贞

    药材名称序梗女贞别名苦丁茶[四川]来源木犀科序梗女贞Ligustrum pedunculare Rehd.,春季采叶,潦,闷后作成饼,晒干供药用。同属植物Ligustram aff. strongyl

  • 丛枝蓼

    《中药大辞典》:丛枝蓼药材名称丛枝蓼拼音Cónɡ Zhī Liǎo别名水红辣蓼、辣蓼(《全展选编·传染病》)。出处《全展选编·内科》来源为蓼科植物丛枝蓼的全草。原形态丛枝

  • 珊瑚藻

    《全国中草药汇编》:珊瑚藻药材名称珊瑚藻来源藻类红藻门珊瑚菜Corallina officinalis L.,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驱蛔虫。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珊瑚藻药材名称珊瑚藻拼音

  • 莸叶醉鱼草

    药材名称莸叶醉鱼草别名蒙花、黄花醉鱼草来源马钱科莸叶醉鱼草Buddleija caryopteridifolia W. W. Smith,以花苞、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平,微寒。功能主治花苞能

  • 四脚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四脚蛇药材名称四脚蛇拼音Sì Jiǎo Shé别名草绿龙蜥来源有鳞目飞蜥科草绿攀蜥Japalura flaviceps barbour et Dunn,以全体入

  • 佛手花

    《中药大辞典》:佛手花药材名称佛手花拼音Fó Shǒu Huā别名佛柑花(《四川中药志》)。出处《随息居饮食谱》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花朵和花蕾。于早晨日出前疏花时采收,或拾取落花,晒干或炕

  • 多花胡枝子

    药材名称多花胡枝子拼音Duō Huā Hú Zhī Zǐ别名铁鞭草、米汤草来源豆科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a Bunge,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华东、河南、陕

  • 西藏野花椒

    药材名称西藏野花椒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西藏野花椒Zanthoxylum tibetanum Huang,以果皮和种子入药。果实成熟后采摘,晒干,将果皮与种子分开,分别入药。性味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

  • 桂子

    《中药大辞典》:桂子药材名称桂子拼音Guì Zǐ别名天竺桂实(《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性味辛甘,温。①《药性考》:"甘辛。"②《

  • 首乌藤

    药材名称首乌藤拼音Shǒu Wū Ténɡ英文名CAULIS POLYGONI MULTIFLORI别名夜交藤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