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神黄豆

神黄豆

《中药大辞典》:神黄豆

药材名称神黄豆

拼音Shén Huánɡ Dòu

别名回回豆(《药材学》)。

出处本经逢原

来源为豆科植物节果决明果实。秋季果实成熟后摘下,晒干。

原形态乔木。嫩枝有丝毛。双数羽状复叶,对生;叶柄和叶轴无腺体;小叶6~12对,薄革质,椭圆状矩圆形,长1.5~3.5匣米,宽1~1.5厘米,先端浑圆或凹入,上面秃净,下面被毛。伞形花序顶生,长4厘米;苞片卵状披针形,宿存,长8毫米;萼片5,卵形,长5~8毫米,宽4~6毫米;花瓣5,粉红色,长卵形,具短柄,长2.5~3厘米,宽1~1.5厘米;雄蕊10,3长7短;雌蕊1,花柱内弯,柱头截形。荚果圆筒形,黑褐色,有明显的节,长30~60厘米。花期6月(广州)。

生境分部多栽培于庭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主产云南,广东亦产。

性状干燥荚果,长圆柱形,长可达60厘米,直径1.5~2厘米。一端可见果柄,长约1.4厘米,表面黑褐色,有明显的节,内藏多数种子。嫩者内果皮发油呈黑色,种子不饱满,不能分节剥成单粒。成熟者,内果皮灰绿色,种子饱满,可以分节剥成单粒。每单粒扁圆柱形似象棋,厚约6~7毫米,径约12~18毫米,上下两面膜质,中央有一弧形紫斑,摇之可发响声。种子扁卵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8毫米,表面红棕色,有光泽,种脐明显。质坚硬。气无,味苦。以成热饱满,摇之有声者为佳;不响者为次。

化学成分种子含固定油、半乳糖配甘露聚糖。花含节果决明甙、节果决明醇乙酸酯、节果决明内酯甙、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廿二酸、廿四酸、油酸、亚油酸、廿六醇、γ-谷甾醇和它的α-葡萄糖甙等。

炮制剥去果壳,取种子,晒干。

《纲目拾遗》:"用筒瓦火焙,去其黑壳,碾末。"

性味《药材学》:"性温,味甘苦。"

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稀痘,解毒。"

②《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发疹发痘。"

用法用量研末服。

复方①治痘自胸以上自脐以下俱有,而中间一截全无者,名两头痘,此气血不能贯通于上下,而腰脐之间恐为寒毒凝滞也,若不急治,七日之后,必变灰白之症矣。见点时,急用:生芪、当归赤芍桔梗防风荆芥厚朴续断白芷、山查、木通、神黄豆三十粒。服此中间方有痘,乃可无虞。(《种痘新书》)

②治痘将发未发时:神黄豆连壳焙炒燥,用豆,研细,水服。(《灵秘丹药笺》)

③治痘将出时:用神黄豆,按一岁一粒,剥去外壳并内皮,将瓦焙熟一半,留生一半,芫荽汤调服。毒重者稀,毒轻者更稀,十余岁者亦不过七粒。倘未出痘者,亦如法以水调服之,竟不出痘。(《纲目拾遗》宝笈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神黄豆

药材名称神黄豆

拼音Shén Huánɡ Dòu

英文名Seed of Jointwood Senna

别名缅豆、回回豆、青花豆、真宁豆、雄黄豆、腊肠豆、排钱豆

出处出自《本经逢原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神黄豆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sia agnis(de Wit)Brenan[C.javanica L.var.agnes de Wit;C.javanica L.var.indo-chinensis Gagnep.]

采收和储藏:8-10月采摘成熟果实,炒后备用。

原形态神黄豆 乔木,高10-30m。叶互生,羽状复叶,长25-40cm;叶柄和叶轴上无腺体;小叶6-10对,叶柄长3-6cm;小叶对生或近对生,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5-8cm,宽2.5-3.3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稍不对称,全缘,上面绿色,下面带灰白色,两面被疏柔毛;小叶具短柄。伞房状总状花序,腋生,长10-15cm;苞片宽披针形,长5-8mm,外面被微柔毛;花梗长5-6mm;萼片5,宽披针形,长8-10mm,外面微被柔毛;花瓣淡红色,5片,长3-4.5cm,宽1.4-2cm;雄蕊10,不等长,其中3枚雄蕊花丝中部膨大,花药椭圆形;雌蕊细长,被柔毛,柱头盾状。荚果圆柱形,长30-50cm,宽约2cm,有环节。种子多数,具横隔膜。花期3-4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干燥荚果长圆柱形,长达60cm,直径1.5-2cm。一端可见果柄,长约1.4cm,表面黑褐色,有明显的节,内藏多数种子。嫩者内果皮发油黑色,种子不饱满,不能分节剥成单粒。成熟者;内果皮灰绿色,种子饱满,可以分节剥成单粒。每单粒扁圆柱形似象棋,约厚0.6-0.7cm,径约1.2-1.8cm,上下两面膜质,中央有一弧形紫斑,摇之可发响声。种子扁卵圆形,长约1cm,宽约0.8cm,表面红棕色,有光泽,种脐明显。质坚硬。气微、味苦。以成熟饱满,摇之有声者为佳;不响者为次。

化学成分种子含固定油(Fixed oil) 、半乳糖配甘露聚糖。花含节果决明甙(Nodososide)、节果决明醇乙酸酯(Nodolidate)、节果决明内酯甙(Azralidoside)、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廿二酸、廿四酸、油酸、亚油酸、廿六醇、γ-谷甾酵和它的α-葡萄糖甙等。

炮制剥去果壳,取种子,晒干。《纲目拾遗》:用筒瓦火焙,去其黑壳,碾末。

性味苦;凉

归经心;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润肠通便。主麻疹,水痘,感冒,胃痛,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6-9g;或研末。

复方①治痘自胸以上自脐以下俱有,而中间一截全无者,名两头痘,此气血不能贯通于上下,而腰脐之间恐为寒毒凝滞也,劳不急治,七日之后,必变灰白之症矣。见点时,急用:生芪、当归赤芍桔梗防风荆芥厚朴续断白芷、山查、木通、神黄豆三十粒。服此中间方有痘,乃可无虞。(《种痘新书》)②治痘将发未发时:神黄豆连壳焙炒燥,用豆,研细,水服。(《灵秘丹药笺》)③治痘将出时:用神黄豆,按一岁一粒,剥去外壳并内皮;将瓦焙熟一半,留生一半,芫荽汤调服。毒重者稀,毒轻者更稀,十余岁者亦不过七粒。倘未出痘者,亦如法以水调服之,竟不出痘。(《纲目拾遗》宝笈方)

临床应用治痘将出时,亦可用治麻疹诱发不畅,皮疹搔痒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炮仗筒

    药材名称炮仗筒拼音Pào Zhànɡ Tǒnɡ别名泡掌筒、空心草、猴橘子、金鸡一把锁、鬼竹子来源忍冬科炮仗筒Leycesteria formosa Wall. var. gland

  • 火秧竻叶

    《中药大辞典》:火秧竻叶药材名称火秧竻叶拼音Huǒ Yānɡ Lè Yè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大戟科植物金刚纂的叶片。全年可采。功能主治清热化滞,解毒行瘀。治热滞泄泻,痧秽吐泻转

  • 白垩铁线蕨

    药材名称白垩铁线蕨拼音Bái è Tiě Xiàn Jué别名猪鬃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白垩铁线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antumgravesii Hance[A.leveille

  • 猪笼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猪笼草药材名称猪笼草拼音Zhū Lónɡ Cǎo别名猪仔笼、猴子笼、猴子埕、担水桶、公仔瓶来源猪笼草科猪笼草属植物猪笼草Nepenthes Mirabilis (Lour

  • 山橙叶

    药材名称山橙叶拼音Shān Ché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山橙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odinus suaveolens Champ.ex.Benth.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晒

  • 土人参叶

    《中药大辞典》:土人参叶药材名称土人参叶拼音Tǔ Rén Shēn Yè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马齿苋科植物栌兰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土人参"条。性味微甘,平

  • 长青草

    药材名称长青草拼音Chánɡ Qīnɡ Cǎo别名雪山苓、捆仙绳、富贵草、转筋草、上天梯、土桔梗、四季青[四川]来源黄杨科粉蕊黄杨属植物顶蕊三角咪Pachysandra terminalis

  • 臭柏

    《中药大辞典》:臭柏药材名称臭柏拼音Chòu Bǎi别名新疆圆柏、双子柏(《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阿尔叉、霍宁-阿尔茨(蒙名)。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柏科植物沙地柏的枝叶、球果。

  • 杏香兔耳风

    药材名称杏香兔耳风别名一支香[浙江、福建]、兔耳风[广东]、兔耳一支香、朝天一支香、四叶一支香、扑地金钟来源为菊科兔耳风属植物杏香兔耳风Ainsliaea fragrans Champ.,以全草入药。

  • 捆仙丝

    《中药大辞典》:捆仙丝药材名称捆仙丝拼音Kǔn Xiān Sī别名青龙筋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萝草科植物青龙藤的带根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藤本。茎细弱,多分枝,绿色。叶对生;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