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石珠

石珠

药材名称石珠

拼音Shí Zhū

别名雾水葛、石珠仔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多枝雾水葛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uzolzia zeylanica (L.) Benn. Var.microphylla(Wedd.)W.T.Wa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长40-200cm。茎常铺地,多分枝,末回分枝常多数,互生,长20-10cm。茎下部叶对生,上部的叶互生,分枝上的叶通常全部互生或下部对生;叶形变化大,卵形。狭卵形至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两面被疏伏毛,侧脉1对。团伞花序腋生,通常两性,苞片三角形,雄花有短梗,花被片4,雄蕊4;雌花花被椭圆形,先端有2小齿,外面密被柔毛,果期呈菱状卵形,柱头长1-2mm。瘦果卵形,有光泽,具纵线及狭翅。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500m的草地、田边、丘陵或低山疏灌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甘;苦;性凉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接骨。主痈肿;梅毒;肺结核;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牡荆根

    《中药大辞典》:牡荆根药材名称牡荆根拼音Mǔ Jīnɡ Gēn出处《别录》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根。性味苦辛,温。①《别录》:"甘苦,平,无毒。"②《纲目》:"苦微辛。

  • 寄马桩

    《全国中草药汇编》:寄马桩药材名称寄马桩拼音Jì Mǎ Zhuānɡ别名鸡麻抓、赫勒尼-努德[蒙名]来源百合科天冬属植物戈壁天门冬Asparagus gobicus N. Iran. ex

  • 田唇乌蝇翼

    《中药大辞典》:田唇乌蝇翼药材名称田唇乌蝇翼拼音Tián Chún Wū Yínɡ Yì别名水老虎、水百足、黄花儿(《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全展资料选编

  • 麋骨

    《中药大辞典》:麋骨药材名称麋骨拼音Mí Gǔ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鹿科动物麋鹿的骨骼。功能主治《嘉佑本草》:"除虚劳至良。可煮骨作汁酿酒饮之。"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

  • 鹬肉

    《中药大辞典》:鹬肉药材名称鹬肉拼音Yù Ròu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鹬科动物红脚鹬或鹬属其他种动物的肉。原形态体长约27厘米。嘴长,端部黑色,上嘴基部褐色,下嘴基部角黄色。虹膜黑

  • 铁力木

    药材名称铁力木拼音Tiě Lì Mù别名石盐、铁棱、埋摸郎。出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载有铁力木,云:"《广西通志》: 铁力木,一名石盐,一名铁棱,纹理坚致,藤容出。案《峤南琐记》谓:木力仅可百

  • 黑点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点草药材名称黑点草拼音Hēi Diǎn Cǎo别名立竹根、山黄瓜、黄瓜菜、瓜米菜来源百合科油点草属植物疏毛油点草Tricyrtis pilosa Wall.,以根入药。夏秋采挖,

  • 癣草

    药材名称癣草别名珠子草、水茎、豌豆仁草来源大戟科癣草Euphorbia peplus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福建。性味苦,寒。有毒。功能主治杀虫,解毒。主治癣疮。用法用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摘录《全国

  • 活血连

    药材名称活血连拼音Huó Xuè Lián别名墨七、土莎连(《药学学报》10:692,1965)。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鞘柄乌头的根。夏、秋季采收。原形态多

  • 篦子舒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篦子舒筋草药材名称篦子舒筋草拼音Bì Zǐ Shū Jīn Cǎo别名牛肋巴、舒筋草来源蕨类蹄盖蕨科篦子舒筋草Cyclosorus dentatus (Forsk.)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