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玉蜀黍根

玉蜀黍根

《中药大辞典》:玉蜀黍根

药材名称玉蜀黍根

拼音Yù Shǔ Shǔ Gēn

别名抓地虎(《贵州民间方药集》)。

出处《纲目》

来源禾本科植物玉蜀黍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玉蜀黍"条。

功能主治利尿,去瘀。治砂淋,吐血。

①《纲目》:"主治淋沥沙石,痛不可忍,煎汤频饮。"

②《岭南采药录》:"利小便。"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毒,去瘀。"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土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玉蜀黍根

药材名称玉蜀黍根

拼音Yù Shǔ Shǔ Gēn

英文名root of Indian Corn, root of Maize

别名玉蜀黍抓地虎

出处出自《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ea mays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玉蜀黍,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粗壮,直立,高1-4m,通常不分枝,基部节处常有气生根。叶片宽大,线状披针形,边缘呈波状皱折,具强壮之中脉。在秆顶着生雄性开展的圆锥花序;雄花序的分枝三棱状,每节有2雄小穗,1无柄,1有短柄;每1雄小穗含2小花,颖片膜质,先端尖;外稃及内稃均透明膜质;在叶腋内抽出圆柱状的雌花序,雌花序外包有多数鞘状苞片,雌小穗密集成纵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颖片宽阔,先端圆形或微凹,外稃膜质透明。花、果期7-9月。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化学成分根含芳甙Ⅱ和R-芳香甙Ⅲ。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心;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祛瘀止血。主小便不利;水肿;砂淋;胃痛;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各家论述1.《纲目》:主治淋沥沙石,痛不可忍,煎汤频饮。

2.《岭南采药录》:利小便。

3.《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毒,去瘀。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吐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李树叶

    《中药大辞典》:李树叶药材名称李树叶拼音Lǐ Shù Yè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的叶。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平,无毒。"②《纲目》:"

  • 榄仁树子

    药材名称榄仁树子拼音Lǎn Rén Shù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榄仁树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rminalia catappa L.采收和储藏:7-9月果熟后采收,晒干。原形态大乔

  • 忽布筋骨草

    《中药大辞典》:忽布筋骨草药材名称忽布筋骨草拼音Hū Bù Jīn Gǔ Cǎo别名白毛夏枯草(《西藏常用中草药》),轮花筋骨草(《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生斗尕尔摸(藏名)。出处《青藏高原

  • 郁金香

    《中药大辞典》:郁金香药材名称郁金香拼音Yù Jīn Xiānɡ别名郁香(《太平御览》),红蓝花、紫述香(《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郁金香的花。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圆形

  • 吊岩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吊岩风药材名称吊岩风拼音Diào Yán Fēnɡ别名红葡萄藤、爬山虎、上木蛇、上木三叉虎、三叉虎、上竹龙、上树蜈蚣[广西]来源葡萄科爬山虎属植物异叶爬山虎Pa

  • 败酱草

    药材名称败酱草拼音Bài Jiànɡ Cǎo别名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来源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

  • 大母猪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母猪藤药材名称大母猪藤拼音Dà Mǔ Zhū Ténɡ别名大叶乌蔹莓、野葡萄、绿叶扁担藤来源葡萄科大母猪藤Cayratia oligocarpa (Levl.

  • 玉竹

    《中国药典》:玉竹药材名称玉竹拼音Yù Zhú英文名RHIZOMA POLYGONATI ODORATI别名萎蕤、玉参、尾参、铃当菜、小笔管菜、甜草根、靠山竹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玉

  • 黄珠子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珠子草药材名称黄珠子草拼音Huánɡ Zhū Zi Cǎo别名乳痈根来源大戟科黄珠子草Phyllanthus simplex Ret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

  • 蘑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蘑菇药材名称蘑菇拼音Mó Gu别名双孢蘑菇、洋蘑菇、洋蕈、洋菌、洋茸、西洋草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e)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