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牛白藤

牛白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白藤

药材名称牛白藤

拼音Niú Bái Ténɡ

别名广花耳草、土五加皮、涂藤头、土加藤、大叶亚婆巢、接骨丹

来源茜草耳草属植物牛白藤Hedyotis hedyotidea (DC.)Merr.[H. macrostemon Hook. et Arn.;Oldenlandia hedyotidea (DC.)Hand.-Mazz.],以根、藤、叶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根、藤:祛风活络,消肿止血。用于风湿关节痛,痔疮出血,疮疖痈肿,跌打损伤。

叶:清热祛风。用于感冒,肺热咳嗽,肠炎;外用治湿疹、皮肤瘙痒,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根、藤、叶均为0.5~1两;叶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牛白藤

药材名称牛白藤

拼音Niú Bái Ténɡ

别名有毛鸡屎藤、脓见消、癍痧藤(《广西药植名录》),大叶龙胆草、土加藤、甜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约手册》),接骨丹、排骨连(《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茜草科植物牛白藤茎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藤状灌木,高3~5米。老枝圆柱形,幼枝四棱形。叶对生,膜质,卵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粗糙,下面被柔毛;托叶截头状,顶端有刺毛4~6条。花10~20朵,密集成复伞形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序柄长1.5~2.5厘米;花细小,白色;萼被微柔毛,裂片4,线状披针形:冠管短,裂片披针形,外反,近喉部有长毛;雄蕊长突出;子房2室,花柱线状。蒴果近球形,径约3毫米,开裂,顶冠隆起。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坡地、林下、灌木丛中。分布我国南部和西南部。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祛风湿,续筋骨。治中暑,感冒咳嗽,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骨折,皮肤湿疹。

①《广西药植名录》:"清凉解毒,祛风止咳。治癍痧,呕吐,胃痛,瘰疬,五痨七伤,去腐。"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暑,祛风除湿。"

③《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消肿散瘀,通经活络,接筋续骨。治骨折筋伤,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①防治中暑,感冒咳嗽:㈠牛白藤叶制凉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㈡牛白藤全株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②治胃肠炎:牛白藤全株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腰腿痛:牛白藤根、藤干品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骨折:接骨丹全草、土牛膝、刺麻嗓管皮、苎麻铜锤草,共捣敷。(《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⑤治皮肤湿疹,瘙痒,带状庖疹:牛白藤鲜叶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牛白藤

药材名称牛白藤

拼音Niú Bái Ténɡ

别名有毛鸡屎藤、脓见消、癍痧藤、大叶龙胆草、土加藤甜茶接骨丹、排骨连、凉茶藤、山甘草、脚白藤、半路哮、白束、大号山甘草白藤草、土五加皮、涂藤头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牛白藤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dyotis hedyotidea DC,[Oldentandia hedyotidea (DC.)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

原形态牛白藤,多年生藤状灌木,高3-5m。触之粗糙,幼枝四棱形密被粉末状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10mm;托叶长4-6mm,有4-6条剌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2.5-4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粗糙,下面被柔毛,全缘,膜质。花序球形,腋生或顶生;总花梗长1.5-2.5cm;花细小,白色,具短梗;萼简陀螺状,理解片4,线状披针形;花冠长1.5cm,裂片披针形,长4-4.5mm;外反;雄蕊二型,伸出或内藏。蒴果近球形,直径约2mm,先端极隆起,有宿存萼裂片,开裂。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谷、坡地、林下、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 藤茎多切成斜片或段片,长3-5cm,直径0.3-3cm,外皮淡黄色或灰褐色,粗造,有稍扭曲的浅沟槽及细纵纹;皮孔点状突起,常纵向排列呈棱线,黄白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暗灰色,较窄,木部宽广,深黄色、黄白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菊花纹,中心有髓。叶对生,多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4-10cm,宽2.5-4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粗糙,下面叶脉有粉末状柔毛,侧脉明显;托叶截头状,长4-6mm,先端有剌毛4-6条;叶柄长3-10mm。气微,味微甘。以片张厚薄均匀、切面黄白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较窄。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窄,细胞较小。木质部较宽,由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孔径较大。髓部方形或类圆形,薄壁细胞类圆形,有的细胞壁增厚成网纹状。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和针晶。

性味甘淡;凉

归经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中暑;高热;肠炎;皮肤湿疹;带状疱疹;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名录》:清凉解毒,祛风止咳,治癍痧,呕吐,胃痛,瘰疬,五痨七伤,去腐。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暑,祛风除湿。

3.《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消肿散瘀,通经活络,接筋续骨。治骨折筋伤,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花青藤

    药材名称小花青藤拼音Xiǎo Huā Qīnɡ Ténɡ别名黑九牛、鹰爪、九牛藤、翅果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莲叶桐科植物小花青藤的根及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ligera parviflora Du

  • 紫椴

    药材名称紫椴拼音Zǐ Duàn来源药材基源:为椴树科植物紫椴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ilia amurensis Rupr.采收和储藏:6-7月开花时采收,烘干或晾干。原形态紫椴 乔木,高25m,

  • 笔仔草

    药材名称笔仔草拼音Bǐ Zǎi Cǎo别名竹篙草(《岭南科学杂志》),黄毛草(《广州植物志》),墙头竹、猫仔草、牛尾草(《福建民间草药》),金丝茅《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笔毛草、猴毛

  • 南板蓝叶

    药材名称南板蓝叶拼音Nán Bǎn Lán Yè别名蓝靛叶、靛叶、大青叶出处南板蓝叶历代本草未见收载。但陶弘景在《别录》中记载:"(蓝实)其茎叶可以染青,生河内。"又说"此即今染(纟禁)碧所用者,以尖

  • 女儿茶

    药材名称女儿茶拼音Nǚ ér Chá别名岩果紫(《贵州民间药物》),黄茶根、女儿红(《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崖枣树的根或枝叶。4~5月采嫩枝叶;秋

  • 龙眼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眼根药材名称龙眼根拼音Lónɡ Yǎn Gēn来源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利湿,通络。用于

  • 头顶一支花

    药材名称头顶一支花来源报春花科头顶一支花Lysimachia fistulosa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功能主治治蛇咬伤。用法用量鲜草捣烂外敷伤口周围。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飘拂草

    《中药大辞典》:飘拂草药材名称飘拂草拼音Piāo Fú Cǎo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莎草科植物两歧飘拂草的全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变异极大,秃净或稍被柔毛。茎细,高25~50厘米,在花序

  • 油头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油头草药材名称油头草别名大鱼眼草、无喙齿冠草来源菊科油头草Myriactis nepalensis Les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性味微辛,凉。功能

  • 越橘叶

    《中药大辞典》:越橘叶药材名称越橘叶拼音Yuè Jú Yè别名熊果叶(《新疆中草药手册》)。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越橘的叶。6月间开花时采叶,晒干,贮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