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滇西风毛菊

滇西风毛菊

药材名称滇西风毛菊

拼音Diān Xī Fēnɡ Máo Jú

英文名all-grass of Bodinier's Saussurea

别名八面风、天朋草、花戎芦

出处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羽裂风毛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pachyneura Franch. [Saussurea bodinieria Lev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洗净,以纸遮蔽,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羽裂风毛菊多年生草本,高5-20cm。根状茎分枝,颈部被褐色的残叶柄。茎直立,被锈色短腺毛或脱毛。基生叶莲座状,叶柄长,紫色,被蛛丝状毛;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9-23cm,宽2.5-4cm,羽状深裂,裂片7-9对,稍斜,长圆形或卵形,具不规则粗裂,先端具刺状小尖,上面被褐色腺状短毛,下面密被白色绒毛;茎生叶2-4个较小。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直径2.5-3cm;总苞钟状,长2-2.5cm,总苞片5-6层,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具小刺尖,常反折,边缘干膜质,浅波状,被疏短柔毛;花紫色,长约2cm。瘦果,长圆形,长4-5mm,具黑色横皱纹;冠毛淡褐色,外层短,糙毛状,内层羽毛状。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苦;性温

功能主治清肿散结;止血。主痈肿疮疖;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涂青;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青藏高原药物图鉴》:全草:味苦,性温,有止血功能。用于疮疖。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三叶木蓝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叶木蓝药材名称三叶木蓝别名地蓝根来源豆科三叶木蓝Indigofera trifoliat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消肿。

  • 二叶舞鹤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二叶舞鹤草药材名称二叶舞鹤草拼音èr Yè Wǔ Hè Cǎo来源百合科舞鹤草属植物二叶舞鹤草Maianthemum bifolium (L.) Fr

  • 石斑鱼

    药材名称石斑鱼拼音Shí Bān Yú来源药材基源:为鳍科动物鲑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等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pinephelus fario(Thunberg)2.Epinephelus aw

  • 独脚蟾蜍

    《全国中草药汇编》:独脚蟾蜍药材名称独脚蟾蜍别名掌裂草葡萄、金线吊蛤蟆、石蟾蜍来源葡萄科独脚蟾蜍Ampelopsis aconitifolia Bunge var. glabra Diels [A.

  • 光石韦

    《中药大辞典》:光石韦药材名称光石韦拼音Guānɡ Shí Wéi别名牛皮风尾草、大石韦、石莲姜、岩莲鸡尾(《四川常用中草药》),大鱼刀(《湖南民间药物资料》)。出处《四川常用中草

  • 黄杨根

    《中药大辞典》:黄杨根药材名称黄杨根拼音Huánɡ Yánɡ Gēn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黄杨科植物黄杨或细叶黄杨的根。功能主治治筋骨疼痛,目赤肿痛,吐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

  • 吹风散

    《中药大辞典》:吹风散药材名称吹风散拼音Chuī Fēnɡ Sàn别名水灯盏、细风藤(《广西药植名录》),红大风藤,红十八症、大钻(《文山中草药》)。出处《文山中草药》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冷饭藤

  • 通天连

    药材名称通天连别名乳汁藤、双飞蝴蝶来源萝藦科通天连Tylophora koi Merr.,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功能主治解毒,消肿。主治感冒,跌打,毒蛇咬伤,疮疥。用法用量0.5~1钱,水煎

  • 白蔹子

    《中药大辞典》:白蔹子药材名称白蔹子拼音Bái Liǎn Zǐ出处《药性论》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蔹"条。功能主治《药性论》:"治温疟

  • 羊耳朵叶

    药材名称羊耳朵叶拼音Yánɡ ěr Duo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密蒙花"条。性味《滇南本草图说》:"性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