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沙柳

沙柳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柳

药材名称沙柳

拼音Shā Liǔ

别名筐柳、降马[藏名]

来源杨柳科沙柳Salix cheilophila Schneid.,以鲜茎、叶、树皮入药。

生境分部内蒙古、河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

性味辛、甘,温。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主治麻疹初起,斑疹不透,皮肤瘙痒,慢性风湿。

用法用量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沙柳

药材名称沙柳

拼音Shā Liǔ

别名降马(藏名)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沙柳枝叶树皮。随用随采。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带紫色,初有贴生丝毛,后无毛。叶条形或条状倒披针形,长1.5~5厘米,宽3~7毫米,边缘外卷,上半部有疏生具腺细齿,下半部近全缘,上面初有绢状毛,后几无毛,下面灰色,有丝毛;叶柄长1~3毫米,有长柔毛。花序轴密生长柔毛;苞片倒卵状矩圆形,基部有疏柔毛,腹面有1腺体;雄花序长1.5~2.3厘米;雄蕊2,花丝合生;雌花序长1.5~2厘米;子房密生短丝毛。蒴果长3毫米,无梗,裂开为2瓣。种子具长白毛。花期3月。果期5月。

生境分部生于河谷溪边湿地。分布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性味《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辛甘,温。"

功能主治①《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解表祛风。治麻疹初期,斑疹不透,皮肤瘙痒,慢性风湿。"

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疮疖痈肿,树皮捣烂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沙柳

药材名称沙柳

拼音Shā Liǔ

别名筐柳

出处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乌柳的枝叶、树皮或须状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cheilophila Schneid.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枝叶,夏、秋季采须状根,全年采收树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枝初被绒毛,后无毛。芽具长柔毛。叶片线形,长2.5-5cm,宽3-7mm,上面绿色,疏被柔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柔毛;叶缘我卷,上部具腺锯齿,下部全缘;叶柄具柔毛。花序与叶同时开放,基部具2-3小叶;雄花序长1.5-2.3cm,密花;雄蕊2,完全合生,花药4室,黄色;苞片基部具柔毛;腺体1,腹生;雌花序长1.3-2cm,密花,花序轴具柔毛;子房密被短毛;腺体1。蒴果长约3mm。花期4-5月,果期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0-3 000m的山河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辛;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散瘀消肿。主麻疹初起;斑疹不透;皮肤瘙痒;慢性风湿;疮疖痈肿;腰扭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解表祛风。治麻疹初期,斑疹不透,皮肤瘙痒,慢性风湿。

2.《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疮疖痈肿,树皮捣烂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紫香薷

    药材名称紫香薷来源唇形科紫香薷Elsholtzia longidentata Sunine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发汗清暑,消肿利尿,健胃止呕。主治暑热感冒,水肿腹痛。用法

  • 雀舌草

    药材名称雀舌草拼音Què Shé Cǎo别名滨繁缕从、石灰草、抽筋草来源石竹科雀舌草Stellaria alsine Grimm.[S. uliginosa Murr.],以全草入

  • 金钟茵陈

    药材名称金钟茵陈拼音Jīn Zhōnɡ Yīn Chén别名黄花茵陈、吊钟草、灵茵陈、吹风草、五毒草、徐毒草、鬼麻油、刘奇奴、铃茵陈、土茵陈、角茵陈、罐儿茶、山茵陈、金花屏、黑茵陈、铁杆茵陈、山芝麻、

  • 曼陀罗根

    《中药大辞典》:曼陀罗根药材名称曼陀罗根拼音Màn Tuó Luó Gēn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或毛曼陀罗等的根。化学成分白曼陀罗根含总生物碱0.35%,

  • 甜茶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甜茶藤药材名称甜茶藤别名田婆茶来源葡萄科甜茶藤Ampelopsis cantoniensis (Hook. et Arn.) Planch. var. grossedentata

  • 四方蒿

    药材名称四方蒿拼音Sì Fānɡ Hāo别名沙虫药、四棱蒿、黑头草、白香薷、大香薷、滇香薷、鸡肝散、鸡骨柴来源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四方蒿Elsholtzia blanda Benth.,以叶、

  • 白鱼尾

    《中药大辞典》:白鱼尾药材名称白鱼尾拼音Bái Yú Wěi别名溪桃、野桃(《闽东本草》),杨波叶、蒲羌癀、白波越子(《福建中草药》)。出处《闽东本草》来源为马钱科植物驳骨丹的根及

  • 樟树根

    药材名称樟树根拼音Zhānɡ Shù Gēn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红叶木姜子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樟树果"条。性味性微温,味辛。功能主治祛风散寒

  • 金花草

    药材名称金花草拼音Jīn Huā Cǎo别名乌韭、雉鸡尾、孔雀尾、大叶金花草、小叶野鸡尾、蜢蚱参、石青苇来源陵齿蕨科乌蕨属植物乌蕨Stenoloma chusanum (L.) Ching [Sphe

  • 虎睛

    药材名称虎睛拼音Hǔ Jīnɡ别名虎眼睛(《别录》)。出处《雷公炮炙论》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眼睛。将虎睛成对割下,放在炒热的谷子内烘,冷后再炒再烘,至干燥为度。生境分部产于东北及华南各地。性状呈椭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