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毛枝崖爬藤

毛枝崖爬藤

药材名称毛枝崖爬藤

拼音Máo Zhī Yá Pá Ténɡ

别名红五加五爪龙、大血藤扁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毛枝崖爬藤的根或茎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stigma obovatum(Laws.)Gagnep.[Vitis obovata Laws.]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除去泥土,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毛枝崖爬藤 木质藤本。小枝有密而软的淡红色短绒毛;卷须,单一不分枝,被柔毛。叶为指状或叉指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达15cm,与小叶柄均被锈色柔毛;小叶片5,中央小叶倒卵形或狭倒卵形,长达19cm,宽约9cm,先端钝圆带锐尖头,基部宽楔形或钝圆形,边缘有锯齿,中央小叶柄长1.8-2.5cm,侧生小叶长约8cm,斜卵形,两侧不对称,小叶柄较短。叶表面沿脉被淡红色绒毛,背面被褐色伏贴柔毛。花小,杂性,异株;伞房状聚伞花序腋生,被绒毛;雌花萼片被绒毛或具乳头状突起,4齿;花瓣顶端常有小尖,广展;雄蕊4,不育,花丝基部膨大,花盘不明显,与子房基部合生;子房2室,柱头4裂。浆果肉质。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m左右的山地灌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劳伤;咳嗽;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母菊

    《中药大辞典》:母菊药材名称母菊拼音Mǔ Jú别名欧药菊、洋甘菊(《湖南药物志》)。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菊科植物母菊的花或全草。5~7月采取花朵或全草,晒干备用。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

  • 毛蓼

    《中药大辞典》:毛蓼药材名称毛蓼拼音Máo Liǎo别名四季青(《植物名实图考》),水辣蓼(《广西药植名录》)。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蓼科植物毛蓼的全草或根。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100

  • 棘刺花

    《中药大辞典》:棘刺花药材名称棘刺花拼音Jí Cì Huā别名刺原、菥蓂,马朐(《别录》),棘花(《唐本草》)。出处《别录》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花。性味《别录》:"味苦

  • 催产草

    药材名称催产草拼音Cuī Chǎn Cǎo别名牛尾草、六角草、细穗石松、树灵芝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马尾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egmariurus phlegmaria(L.)Hol

  • 朝天子

    药材名称朝天子来源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果实。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肺化痰,解毒止痛。用于痰喘咳嗽,神经性头痛;外用治黄水疮。用法用量3

  • 砒霜

    《中药大辞典》:砒霜药材名称砒霜拼音Pī Shuānɡ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砒石经升华而得的精制品,参见"砒石"条。制法《本草衍义》:"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

  • 血风藤

    《中药大辞典》:血风藤药材名称血风藤拼音Xuè Fēnɡ Ténɡ别名青藤、铁牛入石、青筋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鼠李科植物翼核果的根、茎。全年可

  • 番石榴皮

    药材名称番石榴皮拼音Fān Shí Liu Pí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根皮及树皮。化学成分根含阿江榄仁酸。树皮含鞣质18.56%和有机酸。茎皮含无色矢车菊素、

  • 骆驼蹄草

    药材名称骆驼蹄草拼音Luò Tuo Tí Cǎo英文名Camel Grass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蒺藜科植物骆驼蹄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ygophyllum oxian

  • 梅花冰片

    药材名称梅花冰片拼音Méi Huā Bīnɡ Piàn别名龙脑、龙脑香、脑子、冰片、片脑、冰片脑、梅花脑、天然冰片、老梅片、梅片。出处梅花冰片初以龙脑香之名,载于唐《新修本草》,与龙脑膏香并作一条,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