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棠梨

棠梨

《中药大辞典》:棠梨

药材名称棠梨

拼音Tánɡ Lí

别名杜、甘棠(《诗经》),杜梨(陆玑《诗疏》),杜棠(《尔雅》郭璞注),野梨(《纲目》),土梨(《中国树木分类学》)。

出处《纲目》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棠梨果实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幼枝黑褐色,被绒毛,有时具刺。单叶互生;菱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4~11厘米,宽2~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锯齿尖锐,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睛绿色,初时有绒毛;叶柄长2~5厘米。花白色,直径2~3.3厘米,先叶开放,8~10朵,成伞房花序;花梗长1~2.5厘米;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有密绒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圆形,基部狭小;雄蕊多数;花柱2~3。梨果球形,直径1~1.6厘米,褐色,有白色斑点,萼脱落。花期4~5月。果期10月。

本植物的枝叶(棠梨枝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野生于荒郊、山脚、路边或道旁。分布江苏、浙江、湖北、江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甘肃、陕西、辽宁等地。

化学成分果实含糖量19.62%,水分50.93%。叶含绿原酸、异绿原酸、新绿原酸和槲皮素衍生物。又含多量蛋白质。

性味酸甘,寒。

①《救荒本草》:"味甘酸。"

②《纲目》:"酸甘涩,寒,无毒。"

③《玉楸药解》:"味酸,性涩微寒。"

归经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治咳嗽,泻痢。

①《纲目》:"烧食止滑痢。"

②《玉楸药解》:"收肠敛肺,止泄除呕。"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棠梨

药材名称棠梨

拼音Tánɡ Lí

英文名Fruit of Birchleaf Pear

别名杜、甘棠、白棠、杜梨、杜棠、野梨、土梨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1.陆玑《诗疏》:甘棠,今棠梨,赤棠也,与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恶。子白色为白棠,甘棠也,少酢,清美。赤棠子涩而酢,无味。俗语云,涩如杜是也。

2.《救荒本草》:棠梨树,今处处有之,生荒野中。叶似苍术叶,亦有团叶者,有三叉叶者,叶边皆有锯齿,又似女儿茶叶,其叶色颇白。开白花,结棠梨如小楝子大。

3.《纲目》:赤者杜,白者棠;或云牝曰杜,牡曰棠;或云涩者杜,甘者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杜梨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rus betulaefolia Bunge

采收和储藏:8-9月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杜梨乔木,高达10m。枝常具刺;小枝嫩时密被灰白色绒毛,二年生枝条具稀疏绒毛或近于无毛,紫褐色。叶互生,短枝上簇生;叶柄长2-3cm,被灰白色绒毛;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叶片棱状卵形至长卵形,长4-8cm,宽2.5-3.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稀近圆形,边缘有粗锐锯齿,幼时两面均密被灰白色绒毛,老叶上面无毛而有光泽,下面微被绒毛或近于无毛。花两性;伞形总状花序,有花10-15朵,总花梗和花梗均被灰白色绒毛,花梗长2-2.5cm;苞片膜质,线形,长5-8mm,两面均被绒毛,早落;花直径1.5-2cm;萼筒外密被灰白色绒毛;萼片5,三角卵形,长约3mm,先端急尖,全缘,内外两面均密被绒毛;花瓣5,宽卵形,长5-8mm,宽3-4mm,先端圆钝,基部有短爪,白色;雄蕊20,花药紫色,长约花瓣之半;花柱2-3,基部微具毛。果实近球形,直径5-10mm,2-3室,褐色,有淡色斑点,基部具带绒毛果梗。花期4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1800m的平原或山坡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性状果实类球形,直径0.5-1.0cm。表面黑褐色,有白色斑点,质硬,果肉薄,褐色。气微,味酸,微甜。

化学成分果实含糖量19.62%,水分50.93%。叶含绿源酸、异绿原酸、新绿原酸和槲皮素衍生物。又含多量蛋白质。

性味酸、甘、涩;寒;无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消食。主咳嗽,泻痢,食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1.《纲目》:烧食止滑痢。

2.《玉揪药解》:收肠敛肺,止泄除呕。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刺竹茹

    药材名称刺竹茹拼音Cì Zhú Rú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车简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砍

  • 刺蒺藜

    《中药大辞典》:刺蒺藜药材名称刺蒺藜拼音Cì Jí Lí别名茨(《诗经》),蒺藜(《毛诗传》),蒺藜子、旁通、屉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经》),即藜(《别录》),白蒺藜

  • 粟奴

    《全国中草药汇编》:粟奴药材名称粟奴拼音Sù Nú别名粟粒黑粉、谷子黑穗、谷子黑粉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黑粉菌科粟奴Ustilago crameri Koern.以冬孢子粉入药。多寄生

  • 礜石

    《中药大辞典》:礜石药材名称礜石拼音Yù Shí别名礜(《山海经》),青分石、立制石、固羊石(《本经》),白礜石、鼠乡、泽乳(《吴普本草》),太白石,石盐(《别录》)。出处《本经》

  • 紫茉莉根

    《中药大辞典》:紫茉莉根药材名称紫茉莉根拼音Zǐ Mò Lì Gēn别名入地老鼠、花粉头(《岭南采药录》),水粉头(《修订增补天宝本草》),粉子头、胭脂花头(《四川中药志》)。出处

  • 玉带根

    药材名称玉带根拼音Yù Dài Gēn别名珊瑚枝(《生草药性备要》),拖鞋花,洋珊瑚(《广州植物志》),百足草、扭曲草(《南宁市药物志》),止血草(《广西中草药》)。出处《南宁市药

  • 鹅观草

    药材名称鹅观草拼音é Guān Cǎo别名茅草箭、茅灵芝来源禾本科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 Ohwi,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除新疆、青海、西藏外,遍布全国各地。性味甘,凉。功能主

  • 滇獐牙菜

    药材名称滇獐牙菜拼音Diān Zhānɡ Yá Cài别名走胆药、肝炎草、青叶胆、青鱼胆(《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龙胆科植物滇獐牙菜的全草。秋末、冬初采集。洗

  • 逆阿落

    《全国中草药汇编》:逆阿落药材名称逆阿落拼音Nì ā Luò来源蓼科逆阿落Polygonum periginatoris Pau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辛,温。功能主治

  • 篱笆竹

    《全国中草药汇编》:篱笆竹药材名称篱笆竹别名类芦、石珍茅、飞竹叶、聊箭杆子、假芦来源禾本科篱笆竹Neyraudia reynaudiana (Kunth) Keng,以嫩苗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域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