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斩龙草

斩龙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斩龙草

药材名称斩龙草

拼音Zhǎn Lónɡ Cǎo

别名大蓬蒿、额河千里光

来源菊科千里光属植物羽叶千里光Senecio argunensis Trucz.,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微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毒蛇咬伤,蝎、蜂蛰伤,疮疖肿毒,湿疹,皮炎,急性结膜炎,咽炎。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熏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斩龙草

药材名称斩龙草

拼音Zhǎn Lónɡ Cǎo

别名千里光(《新疆中草药手册》)。

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菊科植物羽叶千里光带根全草。夏季采收。

原形态羽叶千里光,又名:阿贡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多数呈细索状,弯曲。茎直立,单生或丛生,有纵细纹,无毛或于先端稍有白色细毛,上部多分枝。叶上面深绿色,下面色较淡;基部叶有柄,卵状椭圆形,边缘具圆钝或尖锐锯齿,花后脱落;中部叶无柄,椭圆形,长8~10厘米,宽4~6厘米,羽状深裂,裂片边缘缺刻状或齿裂,先端尖;上部叶椭圆状披针形至线形,边缘作不规则的羽裂或不裂。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基部有多数线形小苞;苞片长椭圆形,边缘膜质;舌状花冠黄色,长7~10毫米;管状花长约6毫米,裂片长约1毫米。瘦果椭圆形,平滑。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荒草地、林边,喜阴湿地。分布我国东北以至华南等地。

性味苦,寒,有毒。

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苦,寒。"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苦,寒,有小毒。"

归经《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痢疾,瘰疬,急性结膜炎,咽喉炎,痈肿疮疖,湿疹,皮炎。

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蛇、蝎、蜂咬螫伤。"

②《新疆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清肝明目。治急性结膜炎,咽喉炎,疮疖痈肿,湿疹,皮炎,毒蛇咬伤。"

③《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清热解毒。治目赤肿痛,瘰疬,痒疹,腹痛下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痈疮红肿,淋巴结核:羽叶千里光薄荷,小毛茛捣敷。(《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②治急性结膜炎,咽喉炎:羽叶千里光五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③治赤痢腹痛:羽叶千里光鼠曲草,煎汤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④治蛇、蝎、蜂咬螫伤:斩龙草茎、根二至三两,水煎服;另以鲜斩龙草嫩枝叶二至四两,捣敷患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斩龙草

药材名称斩龙草

拼音Zhǎn Lónɡ Cǎo

英文名Herb of Argun Groundsel

别名千里光、大蓬蒿

出处出自《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羽叶千里光的根及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necio argunensis urcz.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钱用或扎成把晒干。

原形态羽叶千里光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柱根缩短,须根多事细索状,并有歪斜的地下茎。地上茎直立,单生或丛生,有纵细纹,无毛或于先端有白色细毛,上部多分枝,向外展开。基生叶成莲座状,花后脱落,有柄,卵状椭圆形,边缘具圆钝或尖锐锯齿,无毛或仅沿中脉处有毛;中部叶无柄,椭圆形,长6-10cm,宽3-6cm,羽状深裂,裂片约6对,条形,全缘或有1-2小裂片或齿,先端尖或钝,上面近无毛,下面色浅而被疏蛛丝状毛;上部叶小,椭圆状披针形至条形,边缘作不规则的羽裂或不裂。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复伞房状;梗细长,有细条形苞叶;总苞片近钟状,长约5-6mm,外面有条形苞片;总苞片1层,约13个,条形,先端尖,边缘膜质,背面被蛛丝状毛;舌状花10余个,黄色,舌片条形;筒状花多数;缘花舌状,1层,雌性,长7-10mm,先端具不明显齿裂;盘花管状,多层,两性,长约6mm,先端5裂。瘦果,椭圆形,有纵沟;冠毛白色,长约5m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草地、山坡、林缘、溪岸、喜,喜阴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两侧和下面生多数共同棕以或红棕色细根,根直径约1mm,质脆易断。茎圆柱形,直径0.3-0.6cm。上部多分枝;表面黄色,具明显纵条纹,宇航局被蛛丝状毛;质硬而脆,折断面见髓部大,白色。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羽状分裂,背面具短毛或蛛丝状毛。头状花序呈伞状排列,总序梗细长,花黄以或黄棕色。瘦果圆柱形,冠毛污白以,长约5mm。气微,味微苦。

以叶多、色绿、老梗少者为佳。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千里光宁碱(senecionine),全缘干里光碱(integerrimine),千里光菲灵碱(seneciphylline),奥氏千里光碱(otosenine),芝麻菜千里光碱(erucifoline),21-羟基全缘千里光碱(21-hydroxyintegerrimine)[1]。千里光宁碱N-氧化物(senecionine N-oxide),千里光菲灵碱 N-氧化物(seneciphyllinm N-oxide)等生物碱。

性味味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主痢疾;咖啡肿痛;目赤;痈肿疮疖;瘰疬;湿疹;疥癣;毒蛇咬伤;蝎蜂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大剂可用至9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熏洗。

各家论述1.《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蛇、蝎、蜂咬螫伤。

2.《新疆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清肝明目。治急性结膜炎,咽喉炎,疮疖痈肿,湿疹、皮炎,毒蛇咬伤。

3.《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清热解毒。治目赤肿痛,瘰疬,痒疹,腹痛下痢。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刺子莞

    药材名称刺子莞别名龙须草、绣球草来源莎草科刺子莞Rhynchospora rubra (Lour.) Makino,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华东、西南、华南。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淋浊。用

  • 台湾土豆蔻

    药材名称台湾土豆蔻拼音Tái Wān Tǔ Dòu Kòu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美山姜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piniaformosanaK.Sebum.[Languasformosana(

  • 黑大艽

    药材名称黑大艽拼音Hēi Dà Jiāo英文名siberia Monkshood别名大艽、黑秦艽、马尾大艽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草地乌头或西伯利亚乌头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

  • 玉米须

    《全国中草药汇编》:玉米须药材名称玉米须拼音Yù Mǐ Xū别名玉蜀黍须、蜀黍须、包谷须来源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Zea mays L.的花柱和花头。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晒干或烘干。炮制晒干

  • 大青根

    《中药大辞典》:大青根药材名称大青根拼音Dà Qīnɡ Gēn别名臭根、野地骨(《福建民间草药》),土地骨皮(《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的根。全年可

  • 牛大力

    药材名称牛大力拼音Niú Dà Lì别名猪脚笠、山莲藕、金钟根、倒吊金钟、大力薯来源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Millettia specisoa Champ.,以根入

  • 球核荚蒾

    药材名称球核荚蒾别名六股筋、兴山绣球、水马蹄、鸡壳精、淮角筋来源忍冬科球核荚蒾Viburnum propinquum Hems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

  • 黄菀

    《中药大辞典》:黄菀药材名称黄菀拼音Huánɡ Wǎn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菊种植物森林千里光的全草。8~9月采。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50~100厘米。单叶互生;叶片广披针形

  • 金冠鳞毛蕨

    药材名称金冠鳞毛蕨拼音Jīn Guàn Lín Máo Jué英文名Goldencoma Wood Fern别名贯众出处始载于《中药鉴别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金冠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

  • 石蔓藤

    药材名称石蔓藤拼音Shí Màn Ténɡ别名牛儿藤、大鸭公藤来源鼠李科石蔓藤Berchemia hypochrysa Schneid.,以根、茎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