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排骨灵

排骨灵

《全国中草药汇编》:排骨灵

药材名称排骨灵

拼音Pái Gǔ Línɡ

别名山香

来源荔枝瓜馥木属植物排骨灵Fissistigma bracteolatum Chatterjee,以根皮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研末。

性味辛、涩,温。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止血。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酒调外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排骨灵

药材名称排骨灵

拼音Pái Gǔ Línɡ

别名广香藤(《植物名实图考》),满山香(《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番荔枝科植物多苞瓜馥木根皮。全年可采。切段、晒干。

原形态攀援状常绿藤本,长可达10米。茎藤灰绿色,有小皮孔,小枝被黄褐色毛。叶互生,长圆形,长4~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全缘,上面几无毛,下面密被黄褐色柔毛,侧脉在叶两面均明显突起,如排骨状。花小,黄色,数花一簇,与叶对生。果圆球形,直径约1.5厘米,柄长约3厘米,全体被黄色茸毛。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路旁、潮湿林中。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云南中草药选》:"辛涩,温。"

功能主治①《植物名实图考》:"解毒,养血,清热。"

②《云南中草药选》:"舒筋,活血,消炎,止血。治外伤出血,骨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排骨灵

药材名称排骨灵

拼音Pái Gǔ Línɡ

英文名root-bark of manybract Fissistigma

别名广香藤、满山香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番荔枝科植物多苞瓜馥木的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ssistigma bracteolatum Chatt.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切段、晒干。

原形态多苞瓜馥木,攀援状常绿藤本,长可达10m。茎藤灰绿色,有小皮孔,小枝被黄褐色毛。叶互生,长圆形,长4-15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全缘,上面几无毛,下面密被黄褐色柔毛,侧脉在叶两面均明显突起,如排骨状。花小,黄色,数花一簇,与叶对生。果圆球形,直径约1.5cm,柄长约3cm,全体被黄色茸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谷路旁、潮湿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辛涩;温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主外伤出血;骨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解毒,养血,清热。

2.《云南中草药选》:舒筋,活血,消炎,止血。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桑鳸

    药材名称桑鳸拼音Sānɡ Hù别名桑扈(《诗经》),青雀、窃脂(陆玑《诗疏》),蜡嘴雀、蜡嘴(《纲目》)。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来源为雀科动物黑头蜡嘴雀的肉。原形态体长20余厘米。嘴厚而强,呈

  • 小飞蓬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飞蓬药材名称小飞蓬拼音Xiǎo Fēi Pénɡ别名破布艾、鱼胆草、竹叶艾、臭艾、小山艾来源本品为菊科飞蓬属植物小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 L.,以全草或鲜叶入

  • 岩豆根

    药材名称岩豆根拼音Yán Dòu Gēn别名岩豆藤根(《四川中药志》),鸡血藤根(《福建中草药》)。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豆科植物香花岩豆藤的根。10~11月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山大烟

    药材名称山大烟拼音Shān Dà Yān别名野大烟花出处《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罂粟科植物黑水罂粟的全草及未成热的果实。秋季采收全草,果实在未发黄时摘下,晒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约4

  • 毛千屈菜

    药材名称毛千屈菜别名水滨柳、铁菱角来源千屈菜科千屈菜属植物毛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 var. tomentosa DC.,以根状茎及全草入药。秋季采,洗净晒干。性味甘、苦,凉。

  • 雪山芪

    药材名称雪山芪来源豆科雪山芪Astragalus balfourianus Simpso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壮阳益肾。治体虚,贫血,产后虚弱,子宫脱垂,脱肛,自汗

  • 苦瓜子

    《中药大辞典》:苦瓜子药材名称苦瓜子拼音Kǔ Guā Zǐ出处《纲目》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种子。化学成分含水分8.6%,灰分21.8%,纤维19.5%,碳水化物16.4%,脂肪油31.0%。油中含丁

  • 救必应

    《全国中草药汇编》:救必应药材名称救必应拼音Jiù Bì Yìnɡ别名白银树皮、九层皮、白兰香、熊胆木来源冬青科冬青属植物铁冬青Ilex rotunda Thunb.的树

  • 鸭涎

    《中药大辞典》:鸭涎药材名称鸭涎拼音Yā Xián出处《纲目》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唾涎。以生姜少许,塞鸭口中,将鸭倒悬,其涎即下。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白鸭肉"条。功能主治①

  • 貉肉

    《全国中草药汇编》:貉肉药材名称貉肉拼音Hé Ròu别名貉来源食肉目犬科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Gray,以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功能主治滋补强壮。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