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小地松

小地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地松

药材名称小地松

别名星苞火绒草、绵蒿、细火草、黄花粑粑叶、火草、羊头火草、绵羊头

来源菊科小地松Leontopodium wilsonii Beauvd.,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四川。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驱虫止泻。主治感冒,咳嗽,哮喘,蛔虫症,小儿腹泻。外用治外伤出血。还可治高血压,癫痫,风湿等症。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小地松

药材名称小地松

拼音Xiǎo Dì Sōnɡ

别名绵蒿、细火草、黄花枇杷叶、火草、羊头火草、绵羊头、星苞火绒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川西火绒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ontopodium wilsonii Beauv.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晾干。

原形态川西火绒草多年生草本,长害25cm或更长。根出条细长,坚硬,有分枝,有枯萎宿存的叶及顶生的莲座状叶丛,在叶丛上生长花茎。花茎细长,无分枝,被白色茸毛,下部渐脱毛,全部有密生的叶,叶狭披针形,长2-4cm,宽2-3.5mm,稀较大,先端有细长尖头,边缘平或稍反折,基部狭,无柄,上面有细伏毛,后近无毛,下面被白色薄层密茸毛。苞叶多数,与上部叶等长或较短,但较宽,上面被白色厚密的茸毛,下面稍灰绿色,被薄茸毛,较花序长2-3倍,密集,开燕尾服成径约6cm的苞叶群,或疏散而较宽大的复苞叶群。头状花序,径4-5mm,7-11个,疏散,花序梗长2-3mm,与苞叶基部合着;总苞长约4mm,被白色长柔毛;总苞片2-3层,无色或浅褐色,稍超出茸毛之上;小花雌雄异株;花冠长3mm;雄花花冠管状,上部漏斗状;雌花花冠丝状,冠毛白色,粗厚,下部有锯齿;雄花冠毛上部较粗,有齿;雌花冠毛上部近无齿。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无毛。花期6-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000m的高山山谷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

性味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驱虫;止泻。主感冒咳嗽;哮喘;蛔虫症;小儿腥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腊雪

    药材名称腊雪拼音Là Xuě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腊月收藏的雪花所融化的雪水。性味淡,寒。①《本草拾遗》:"味甘,冷,无毒。"②《医林纂要》:"甘,淡,寒。&q

  • 印度菩提树皮

    《中药大辞典》:印度菩提树皮药材名称印度菩提树皮拼音Yìn Dù Pú Tí Shù Pí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桑科植物思维树的树皮。原

  • 水鳖

    药材名称水鳖拼音Shuǐ Biē别名水白、水苏、芣菜、马尿花、水旋覆、油灼灼、白苹出处水鳖之名始载于《庚辛五册》(据《纲目》)。1.《野菜赞》云:“油灼灼,苹类,圆大一缺,背点如水泡,一名芣菜,沸汤过

  • 刺蒺藜

    《中药大辞典》:刺蒺藜药材名称刺蒺藜拼音Cì Jí Lí别名茨(《诗经》),蒺藜(《毛诗传》),蒺藜子、旁通、屉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经》),即藜(《别录》),白蒺藜

  • 辣椒头

    《中药大辞典》:辣椒头药材名称辣椒头拼音Là Jiāo Tóu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茄科植物辣椒的根。功能主治治手足无力,肾囊肿胀。复方①治手足无力,有如瘫痪:辣椒头二个,鸡脚十

  • 畲山羊奶子

    药材名称畲山羊奶子拼音Shé Shān Yánɡ Nǎi Zǐ别名牛奶子、斑楂、天青下白、梅梅树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畲山胡颓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 argyi Levl

  • 东北溲疏

    药材名称东北溲疏拼音Dōnɡ Běi Sōu Shū英文名Leaf or root of Amur Deutzia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索检表》。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虎耳草科东北溲疏的树皮。拉丁

  • 苦楝寄生

    药材名称苦楝寄生拼音Kǔ Liàn Jì Shēnɡ别名相思树寄生、酸柚寄生、黄皮寄生、槐花寄生、枇杷寄生、桑寄生、梨寄生(《广西药植名录》),松树桑寄生(《海南植物志》)。出处《

  • 剑麻

    《中药大辞典》:剑麻药材名称剑麻拼音Jiàn Má别名菠萝麻出处《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剑麻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半木质状粗壮植物。须根根系发达,地

  • 川芎

    《全国中草药汇编》:川芎药材名称川芎拼音Chuān Xiōnɡ英文名RHIZOMA CHUANXIONG别名芎藭、小叶川芎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