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双剪菜

双剪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双剪菜

药材名称双剪菜

拼音Shuānɡ Jiǎn Cài

别名蕤参

来源萝藦双剪菜Ceropegia dolichophylla Schltr. var. brachyloba Hand. Mazz.,以入药。

生境分部贵州。

性味辛、苦,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补虚。主治脚气病,劳伤虚弱。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双剪菜

药材名称双剪菜

拼音Shuānɡ Jiǎn Cài

别名蓑参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萝藦科植物长叶吊灯花。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茎细长。叶对生;有柄;叶片狭披针形,长1.5~3.5厘米,宽2~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两面均有绒毛,边缘较密。花腋生,1~2朵,具短花梗;萼细小,5裂,裂片线状披针形,有腺体;花冠管状,黄色,基部膨大,顶端5裂,裂片先端连合;子房上位。蓇葖果披针形。

生境分部生于草坡。分布贵州等地。

性味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驱风除湿,补虚。

复方①治脚气病:双剪菜、紫荆花各三至五钱,煨水服。

②治劳伤虚弱:双剪菜五钱,炖肉吃。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双剪菜

药材名称双剪菜

拼音Shuānɡ Jiǎn Cài

别名蕤参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萝藦科植物长叶吊灯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opegia dolichophylla Sclt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草质藤本,长达1m。茎柔细,缠绕。根茎肉质,细长,丛生。叶对生,有柄;叶片膜质,线状披针形,长5-12cm,宽0.8-2cm,先端渐尖。花单生或2-7朵集生;花萼5裂,裂片线状披针形,内面基部具腺体;花冠褐红色,筒状,花冠裂片5,顶端粘合;副花冠2轮,外轮具10个齿,内轮具5枚舌状片,比外轮长1倍;花粉块每室1个,直立。蓇葖果狭披针形,长约10cm,直径约5mm。种子先端具白绢质种毛。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地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补虚;祛风除湿。主劳伤虚弱;脚气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贵州草药》:治脚气病。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鸡冠苗

    《中药大辞典》:鸡冠苗药材名称鸡冠苗拼音Jī Guān Miáo出处《纲目》来源为苋科植物鸡冠花的茎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鸡冠花"条。性味《纲目》:"甘,凉,无

  • 褐粘褶菌

    药材名称褐粘褶菌拼音Hè Zhān Zhě 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褐粘褶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oeophyllum subferrugineum(Bark.)Bond.et

  • 雀麦

    《全国中草药汇编》:雀麦药材名称雀麦拼音Què Mài来源禾本科雀麦Bromus japonicus Thun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长江、黄河流域各地。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止汗

  • 刺梨花

    药材名称刺梨花拼音Cì Lí Huā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花。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止泄痢。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摘录《中药大辞典》

  • 苹果

    《中药大辞典》:苹果药材名称苹果拼音Pínɡ Guǒ别名柰(《说文》),频婆(《广志》),柰子(《千金·食治》),平波(《饮膳正要》),超凡子、天然子(《滇南本草》)。出处《滇南本

  • 盐麸子

    《中药大辞典》:盐麸子药材名称盐麸子拼音Yán Fū Zǐ别名叛奴盐(《开宝本草》),盐肤子、盐梅子、盐梂子(《纲目》),木附子(《现代实用中药》),假五味子、油盐果(《南宁市药物志》)。出

  • 乌尼参

    药材名称乌尼参拼音Wū Ní Shēn别名黑乳参、乌圆参、开乌参、大乌参、乳房参、乌乳参来源药材基源:为海参科动物黑乳海参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lothuria nobilis(Selenk

  • 辣子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辣子草药材名称辣子草拼音Là Zi Cǎo别名向阳花、珍珠草、铜锤草来源菊科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西、四川

  • 芭蕉花

    《中药大辞典》:芭蕉花药材名称芭蕉花拼音Bā Jiāo Huā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性味甘谈微辛,凉。①《滇南本草》:&q

  • 荠苨苗

    药材名称荠苨苗拼音Qí Nǐ Miáo别名隐忍(陶弘景)出处《纲目》来源为桔梗科植物荠苨的苗叶。性味《纲目》:"甘苦,寒,无毒。"功能主治①《本草图经》:&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