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九牛造

九牛造

《中药大辞典》:九牛造

药材名称九牛造

拼音Jiǔ Niú Zào

别名五朵云、九牛七、翻天印(《陕西中草药》),震天雷(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广西中草药》

来源大戟科植物九牛造。秋季采挖。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含白浆汁。主根粗壮,圆锥形,肉质,黄褐色,有数条侧根。茎直立,上部分枝,无毛。叶互生,长圆状倒披针形,长3~5厘米,宽1~1.6厘米,全缘。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有3~5条辐射总梗,基部有一轮叶状总苞,每一总梗再分2小伞梗;花小,黄绿色,雌雄花同生于简状总苞中,雄花由单一的雄蕊和一柄组成,雌花单生于总苞的中央,突出,由一个3室的子房组成,每室有胚珠1颗。蒴果有3棱。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林下或林缘草丛中。分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甘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通便,利水,消积,破瘀,止痛。治二便不通,积聚腹胀,胸膈不利,肝硬化腹水,急性肠炎,消化不良,劳伤,跌打损伤,瘀血作痛,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外用:捣敷。

注意反乌头、甘草

复方①治积聚腹胀,胸膈不利:九牛造、野棉花各一钱,制朱砂七二钱,红石耳四钱。水煎服。

②治消化不良:九牛造一钱,红石耳四钱,老龙皮鱼腥草枳实各三钱,茱苓草二钱,木通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九牛造

药材名称九牛造

拼音Jiǔ Niú Zào

英文名Root of Hupeh Euphorbia

别名震天雷、九牛七、翻天印、柳州七、铁筷子、五朵云、通大海、冷水七、搜山虎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湖北大戟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horbia hylonoma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湖北大戟多年生草本,高25-100cm。根圆锥状,直径达15mm。茎直立,无毛或上部有柔毛。叶互生;叶柄极短;叶片倒披针形至狭卵形,长5.5-10cm,宽1-2cm,先端钝圆或微尖,基部楔形,全缘,下面淡绿色,有时被稀毛。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顶生者有细长伞梗2-5,下部有轮生苗叶3-5,苞叶倒披针形;腋生者伞梗细长,单生,苞叶2-3,菱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3cm,宽0.5-2cm;总苞长约2mm,4裂;腺体肾状,长圆形,长约1mm;雄花10-12,每朵具雄蕊1;雌花1,生于雄花中央,子房有短柄,花柱2裂。蒴果扁球形,长约3mm;种子长2mm,平滑,靠顶部有偏向一侧的种阜。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800m的山坡、山沟或灌丛、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形,中段以下略有分枝,直径1.5-2cm,表面黄褐色。断面黄色,有白乳汁外流。气微,味苦。

性味味甘;苦;性凉;有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消积除胀;泻下逐水;破瘀定痛。主食积臌胀;二便不通;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反乌头、甘草

复方1.治积聚腹胀,胸膈不利:九牛造、野棉花各一钱,制朱砂七二钱,红石耳四钱。水煎服。2.治消化不良:九牛造一钱,红石耳四钱,老龙皮鱼腥草枳实各三钱,茱苓草二钱,木通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土人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人参药材名称土人参拼音Tǔ Rén Shēn别名栌兰、飞来参、瓦参、桃参、申时花来源为马齿苋科土人参属植物锥花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 (Jacq.)Gaer

  • 薯良

    药材名称薯良拼音Shǔ Liánɡ别名赭魁(《别录》),朱砂莲、鸡血莲、血母(《贵州民间方药集》),血三七、雄黄七、血葫芦、朱砂七、红药子、恶边(《湖南药物志》),酱头、避血雷(《贵州草药》

  • 圆萼刺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圆萼刺参药材名称圆萼刺参别名华刺参来源川续断科圆萼刺参Morina chinensis (Batal. ex Diels) Pai,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甘肃、内蒙古、青海、四川、云

  • 黄麻梗虫

    药材名称黄麻梗虫拼音Huánɡ Má Gěnɡ Chónɡ别名黄麻虫(陶华),麻虫(《百草镜》)。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功能主治治疔疮

  • 杠板归

    《全国中草药汇编》:杠板归药材名称杠板归拼音Gànɡ Bǎn Guī别名蛇倒退、犁头刺、河白草、蚂蚱簕、急解素、老虎脷、猫爪刺、蛇不过、蛇牙草、穿叶蓼来源为蓼科蓼属植物贯叶蓼Polygonu

  • 斑地锦

    药材名称斑地锦拼音Bān Dì Jǐn别名血筋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斑地锦的全草。6~9月采收,晒干。原形态一年生匍匐小草本,高15~25厘米,含

  • 大叶钩藤根

    药材名称大叶钩藤根拼音Dà Yè Gōu Ténɡ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茜草科植物大叶钩藤的根。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

  • 笔管榕

    药材名称笔管榕拼音Bǐ Guǎn Rónɡ别名笔管树、漆娘舅、鸟榕、雀榕来源桑科笔管榕Ficus wightiana Wall.,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性味甘、

  • 山棯根

    药材名称山棯根拼音Shān Shěn Gēn别名岗棯根(《全展选编·传染病》)。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桃盆娘科植物桃金娘的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甘,微酸,性子。①广州部队《常用中

  • 黄杞叶

    药材名称黄杞叶拼音Huánɡ Qǐ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黄杞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 Wall.[E.chrysolepis H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