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麋角

麋角

《中药大辞典》:麋角

药材名称麋角

拼音Mí Jiǎo

出处《别录》

来源为鹿科动物麋鹿骨化老角

炮制孟诜:"可五寸截之,中破,炙令黄香后,末。"

性味甘,温。

①《别录》:"味甘,无毒。"

②《医学入门》:"甘,温,无毒。"

③《纲目》:"甘,热,无毒。"

功能主治强筋骨,益血脉。治虚劳内伤,腰膝不仁,筋骨疼痛。

①《别录》:"主痹,止血,益气力。"

②孟诜:"补虚劳,填髓。又丈夫冷气及风,筋骨疼痛,作粉长服。"

③《日华子本草》:"添精补髓,益血脉,暖腰膝,悦色,壮阳,疗风气,偏治丈夫,胜鹿角。治腰膝不仁,补一切血病。"

④《纲目》:"滋阴养血,功与茸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入丸、散。

注意《本草述》:"阳盛阴虚者忌之。"

复方①治真元亏耗,荣卫劳伤,精液不固,大便不调,食少乏力,久服填骨髓,补虚劳,驻颜色:生麋角(镑为屑)十两,附子一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空心米饮下。(《鸡峰普济方》麋角丸)

②治五痿,皮缓毛瘁,血脉枯槁,肌肉薄着,筋骨羸弱,饮食不滋,庶事不兴,四肢无力,爪枯,发落,眼昏,唇燥,疲惫不能支持:麋角(镑,酒浸一宿)一斤,熟地黄四两,大附子(生,去皮、脐)一两半。上用大麦米二升,以一半藉底,一半在上,以二布巾隔覆,炊一日,取出药与麦,别焙干为末,以浸药酒,添清酒煮麦粉为糊,搜和得所,杵三千下,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米汤任下,食前服。(《三因方》麋角丸)

③治卒心痛:麋角,炙令黄香后,末,和酒空腹服二钱匕。(孟诜)

各家论述《纲目》:"鹿之茸角补阳,右肾精气不足者宜之,麋之茸角补阴,左肾血液不足者宜之。此乃千古之微秘,前人方法虽具,而理未发出,故论者纷纭。"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麋角

药材名称麋角

拼音Mí Jiǎo

英文名David's deerhorn

出处1.《雷公炮炙论》:麋角,以顶根上黄色,毛若金线,兼傍生小尖,色苍白者为上。

2.《唐本草》:扇角煮为胶,亦胜白胶(即鹿角胶)。

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麋鹿雄性的骨化角。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phurus davidianus Milne- Edwards

采收和储藏:每年春、冬二季雄麋鹿骨化的老角脱落后拾取,洗净,晾干。

原形态麋鹿,属于麋与驯鹿之间,大小和欧洲的赤鹿相近,体长约2m,高约1m余。雄者重约200kg,雌者约100kg。尾长约70cm。头似马而非马,角似鹿而非鹿,身似驴而非驴,蹄似牛而非牛,故曰“四不象”。雄者具角,雌者无。角的主枝叉分为前后2枝,前概再分岐成二叉,后枝长而直,不再分叉。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侧蹄显着。毛色淡褐,背部稍浓,腹部较浅,鼻孔上方有一白色斜纹。冬季毛长而蓬,显棕赤色,幼兽有白色斑点,生后3月始消失。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食物主要为草及水生植物。

资源分布:本种属我国特产种,清代已饲养于北京南苑,无野生,后被运至英国,我国绝迹。80年代末期由英国政府归还于我国,现饲养于北京和江苏两地,为国家一给保持动物。以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每年两次换角,夏角6-7月生长,11-12月脱落,此后生出1对冬角,翌年3月后落角。

性状性状鉴别,呈分枝状,长约50 cm。角无眉叉,主干离头部一段距离后,分前后2枝,前枝再分岐成二叉,后枝长而直,不再分叉或近枝端处有一短叉,枝端渐细。基部有盘状突起,习称“珍珠盘”。表面浅黄白色,无毛,有光泽,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有纵棱。质硬,断面周围白色,中央灰黄色,并有细蜂窝状小孔。

显微鉴别,角横切面:主要由骨必质和骨疏质组成。骨密质中有许多哈弗系统,每个哈弗系统由一个圆形哈弗管和以哈弗管为圆心的数层环行骨板及骨陷窝组成,并可见许多黄色球状物。骨疏质部分可见明显的骨板。骨陷管排列不规则,呈类圆形或短梭形,骨小管由骨陷管内伸出,作放射状排列,呈短线状。

炮制《孟说》:可五寸截之,中破,炙令黄香后,末。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温肾壮阳;填精补髓;强筋骨;益血脉。主肾阳不足;虚劳精亏;腰膝酸软;筋骨疼痛;血虚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

注意阳盛阴虚者忌之。

复方①治真元亏耗,荣卫劳伤,精液不固,大便不调,食少乏力,久服填骨髓,补虚劳,驻颜色: 生糜角(镑为屑)十两,附子一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屈口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九,空心米饮下。 (《鸡峰普济方》糜角丸)②治五屡,皮缓毛瘁,血脉枯搞,肌肉薄着,筋骨赢弱,饮食不滋,庶事不兴,四肢无力,爪桔,发落,眼昏,唇燥,疲惫不能支持:鹿角(镑,酒浸一宿)一厅,熟地黄四两,大附子(生,去皮、脐)一两半。上用大麦米二升,以一半藉底,一半在上,以二布巾隔覆,炊一日,取出药与麦,别焙干为末,以浸药酒,添渭酒煮麦粉为糊,搜和得所,粹三千下,丸如梧于大。每服五十九,温酒、米汤任下,食前服。(《三因方》窟角丸)③治率心痛: 康角,炙令黄香后,末,和酒空腹服二钱巳。(孟说)

各家论述1.《纲目》:鹿之茸角补阳,右肾精气不足者宜之,糜之茸角补阴,左肾血液不足者宜之。此乃千古之微秘,前人方法虽具,而理未发出,故论者纷坛。

2.《别录》:主痹,止血,益气力。

3.孟铣:补虚劳,填髓。又丈夫冷气及风,筋骨疼痛,作粉长服。

4.《日华子本草》:添精补髓,益血脉,暖腰膝,悦色,壮阳,疗风气,偏治丈夫,胜鹿角。治腰膝不但,补一切血病。

5.《纲目》:滋阴养血,功与茸同。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紫茎棱子芹

    药材名称紫茎棱子芹来源伞形科紫茎棱子芹Pleurospermum hookeri C. B. Clark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瘀滞腹痛。用法用

  • 榅桲

    《全国中草药汇编》:榅桲药材名称榅桲拼音Wēn Bó别名木犁来源蔷薇科榅桲属植物榅桲Cydonia oblonga Mill.,以果实入药。成熟后采收,阴干。性味甘、酸,温。功能主治祛湿解暑

  • 慈竹花

    《中药大辞典》:慈竹花药材名称慈竹花拼音Cí Zhú Huā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花。功能主治治痨伤吐血。用法用量鲜慈竹花半斤,鲜黄桷树寄生半斤,炖黄牛肉或杀口肉服

  • 甘紫菜

    药材名称甘紫菜拼音Gān Zǐ Cài来源藻类红藻门甘紫菜Porphyra tenera Kjellm.,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主治瘿瘤脚气。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玉米黑霉

    药材名称玉米黑霉拼音Yù Mǐ Hēi Méi别名稔头、棒子包、玉米乌米、玉米黑粉、灰包谷、苞米乌米来源药材基源:为黑粉菌科真菌玉米黑粉菌寄生在玉米上所形成的孢子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stilag

  • 小鬼钗

    药材名称小鬼钗拼音Xiáo Guǐ Chāi别名鹿角草、山黄连、土黄连、不怕日草、小鬼叉手、鬼针草、鬼疙针、刺针草、细叶鬼针草、细叶刺针草、小刺叉。锅叉草、一包针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小花鬼针草的全

  • 睡莲

    《中药大辞典》:睡莲药材名称睡莲拼音Shuì Lián别名睡莲菜、瑞莲(《岭南杂记》),子午莲(《纲目拾遗》),茈碧花(《植物名实图考》)。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睡莲科植物睡莲的花

  • 紫萝兰

    药材名称紫萝兰来源堇菜科堇菜属植物云南堇菜Viola yunnanfuensis W. Beck.,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晒干。性味辛、涩,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痈疽疮疡。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 白牛尾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牛尾七药材名称白牛尾七别名牛尾七、大岩七来源蓼科白牛尾七Rheum emodi Wal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功能主治苦、甘,寒。用法用量清热解毒,止血,生肌。主治肺热咳嗽

  • 獐骨

    《中药大辞典》:獐骨药材名称獐骨拼音Zhānɡ Gǔ出处《别录》来源为鹿科动物獐的骨骼。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獐肉"条。性味甘,温。①《别录》:"微温。"②《药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