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呕吐之物,挟有粪便。《杂症会心录·吐屎》:“……其标在胃,其本在肾,幽门失开阖之职也。……兹则阴阳错乱,清浊混淆,为医家所不及逆料者,洵为幽门无权,胃液空虚,肾水迫之,又迫而不足以敌直奔之势,
是溪的异体字。参见溪谷条。
指气机失常而表现为郁结不舒的病理状态,为《内经》九种气机逆乱病证之一。《素问·举痛论》:“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由于思虑过度、情志抑郁而致气机郁结不舒,痰湿凝滞。治宜行气解
经穴名。代号LR5。出《灵枢·经脉》。别名交仪。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络穴。位于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近内侧缘处。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后方有大隐静脉通过。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睾丸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30卷。已佚。
①书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某部《耳针》编写小组编。本书初步总结了十余年来国内开展耳针疗法的实践和疗效,并附彩图12幅。是学习和掌握耳针疗法较实用的书。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②针刺耳廓特定
【生卒】:1884~1968年【介绍】:现代医家。浙江萧山人。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积有丰富经验,善治内科各种杂病,所拟方剂,有的制成成药,受到患者欢迎。建国前,主张中医吸取西医之长,并创办华北国医学院
色与脉相克(脉克色)之脉象。例如面色白得数脉,面色赤得沉脉之类。提示病情重笃。《难经·十三难》:“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河内(今河南省)人。曾任尚药奉御。
①尿液。又名溺、溲、小便、小溲、前溲、小水、水泉、下泉。尿为津液之余,它的产生,源于肾的化气,经膀胱气化而排出,又与脾对水湿的运化,三焦水道的通调,小肠泌别清浊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尿的排泄,对整体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