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病证。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按《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对眼之八廓定位,地廓位于肉轮,即胞睑。故胞睑向外翻倾又称地倾。即风牵睑出,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详小便黄赤、小便赤涩条。
见《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为三十六荡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婴儿饮乳过多而溢出的症状。亦称呕乳。详该条。
详食肉则复条。
《时病论》卷四方。又名雷氏却暑调元法。煨石膏四钱,滑石、茯苓各三钱,制半夏一钱,东洋参、麦门冬各二钱,粉甘草六分,粳米一撮。水煎服。治暑热极盛,元气受伤。
【介绍】:明代文人。字仪用。浙江嘉兴人。编有《药镜》4卷。
《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当归、生地黄、菊花、谷精草、木贼、大黄(酒炒)、羌活、石决明、蔓荆子、白芷、黄柏、连翘、龙胆草各一钱,蝉蜕七个。为粗末,水煎,食远服。治翳矇瞳子。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金鸡尾之别名,详该条。
婴儿出生后,左右顶骨与额骨形成的菱形骨间隙。参见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