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指发于秋季的一种疫病。见《伤寒总病论》卷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疫论》:“夫疫病者……秋时应凉,而热气抑之,则责邪在肺,病曰白气貍。”其症“乍寒乍热,损肺伤气,暴嗽,呕逆,或体热,发斑,喘咳
指针刺时,使针体作左右旋转的一种基本针刺手法。通常以右手拇食两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交替运动,针即呈旋转状。捻转幅度的大小应视病情而定。一般在180°左右的称小幅度捻转;360°以上的称大幅度捻转
出《外科正宗》卷四。即遗毒。见该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撞刺生翳外障。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球兰之别名,详该条。
见《卫生宝鉴》。即茯神木,详该条。
古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此疮非痈非疽,非癣非疥,状如恶疮,或瘥或剧,人不能名,故名无名疮也。”指古时尚未明确的某些外科病而言。治疗参见疮疡、溃疡条。
病证名。见《一草亭目科全书》。即瞳人干缺。详该条。
同肺失清肃。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