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初儿科医家。字心揆,一字黄郛。其先浙江嘉兴人,自其祖始迁居梅里(今江苏无锡)。已历二十一世业医,承家学,亦精于医,尤擅儿科。著有《诚书》(一作《幼科诚书》)16卷(1661年)、《诚书痘疹
经穴名,代号ST23。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太一。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上2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又云去任脉三寸)。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分支,并有第八、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花蝴蝶根之别名,详该条。
气,谓生气,在人体则指真气;立,谓确立、独立或健全。《素问·生气通天论》:“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素问·五常政大论》:“根于外者,命曰气立。”王冰注:“根于外者,生源系地,故其所
病名。即被滚水、热油所烫或火烧灼肢体致伤。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四。详烧伤条。
病证名。《圣济总录》卷第五十六:“心属火,其气炎上,饮为水,其性趋下,……若水饮停积于胸中,火气不得宣通,则阳虚阴盛,其病心中淡淡然欲吐而痛,是为停饮心痛也。”参见心痛、饮心痛条。
疟疾之一。《普济方·诸疟门》:“邪在少阳经谓之风热疟,治多和之。”参见足少阳疟条。
名词。出《医心方》。即阴道穹窿。
《审视瑶函》卷五方。黄柏(盐水炒)、知母(盐水炒)、黄连(酒炒)、茯苓、生地黄、枸杞子、寒水石各二两,当归(酒洗)、白芍药(酒炒)、草决明各一两,独活八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空腹白
即盘肠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