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钩虫病

钩虫病

病证名。又名黄胖病黄胖黄肿、食劳疸黄。由小儿赤脚或坐地,皮肤触及钩虫丝状蚴后,进入体中引起。成虫寄生在小肠内吸血,以面黄浮肿,全身无力等气血虚弱脾虚湿困主证。治疗以驱虫为主,配合调理脾胃。驱虫可选用贯众榧子,苦楝根皮,土荆芥槟榔等;调理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血虚弱者,用十全大补丸。并可用《串雅内编》加味绿矾丸

猜你喜欢

  • 荞麦三七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金荞麦之别名,详该条。

  • 金蛇

    出《本草拾遗》。为脆蛇之别名,详该条。

  • 内经或问

    书名。见《明史·方技》。明·吕复撰。已佚。

  • 胎热丹毒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四。又名胎毒发丹、赤游风。小儿丹毒之一,系因胎毒内伏,与血相搏而风乘之,或常穿烘衣,或母乳内热助邪所致。初发赤肿光亮。发于头面、四肢,或延及胸腹,色赤游走不定。由腹、背传四肢者顺

  • 殷方叔

    【介绍】:见殷仲春条。

  • 肮(kàng 亢)

    通亢、吭。颈前部;喉咙。《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不搤其肮。”

  • 金钮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 金创

    病名。即金属器刃损伤肢体所致的创伤。见《神农本草经》卷中。又名刃伤、金疮、金伤、金刃伤、金疡。亦有将伤后夹感毒邪溃烂成疮,称为金疮或金疡。本病轻者皮肉破损,疼痛、流血;重者伤筋、血流不止、疼痛难忍,并

  •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

    民族药学著作。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等编。3册。第一二册载植物药309种,原植物378种。第三册载动物药77种。附图较多。重点叙述每种药物的生长分布、采集加工、药味及药用部分。分别于1972年、1976年

  • 鹑鸟

    出《毛诗传》。为鹌鹑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