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南中草药》。为狗筋蔓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原始》。即赤小豆,详该条。
指肝的疏泄作用不及,失其条达之性。多由情志忧思郁结所致。症见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精神抑郁,不欲饮食,或口苦,喜呕,脉弦等症。治宜疏肝解郁。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六。即痘风疮。详见小儿痘风疮该条。
眼科手术方法。见《银海精微》。用小锋针或三棱针刺、刮瘀滞(参见劆法条)。古代用于蟹睛疼痛,突起睛高等症的治疗。针破以减轻胀痛,以助内治法之不足。本法现已不用。
病证名。见《女科经纶》卷三。指妊娠后忽下黄汁如胶,或如豆汁,名为胎漏黄水。多因肝脾湿热,或风热,或因郁怒,脾胃气虚下陷所致。胎动不安者,宜黄芪、糯米,水煎服;肝脾湿热者,宜升阳除湿汤;肝脾风热者,宜加
解剖部位名。见《原机启微》。即眼弦。详该条。
见《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为雪乌之藏族语名,详该条。
即红中蚀烂舌。详该条。
证名,指小便闭塞不通。《素问·标本病传论》:“膀胱病,小便闭。”详癃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