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福建中草药》。为马骝卵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石吊兰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指初生口噤嘴唇苍白者,参口噤条。
见《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为野木瓜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龙葵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包括咽喉各部所发之痈疡。因其发生之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发于喉关者名喉关痈;发于喉关里部者名里喉痈;发于喉之两旁者名夹喉痈;发于口腔上腭部者名上腭痈;发于颌下者名颌下痈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尖尾风之别名,详该条。
《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方。泽泻、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为末,每服三指撮,食前冲服。治酒风,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