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褥疮

褥疮

病名。即席疮之今称。见该条。

猜你喜欢

  • 赤色老母菌

    见《中国药用真菌》。为树舌之别名,详该条。

  • 烙法

    外治法之一。古代用大小形式不同的金属器械,烧红后用以烙破脓疡,使脓液流出,以代刀针的方法。眼科亦用以“治残风溃弦疮烂,湿热久不愈者”(《证治准绳·杂病》),或胬肉攀睛割治后,“头处用火烙之,使其不再生

  • 劳复

    病名。指伤寒、温热病瘥后,余邪未清,过度劳累而病复发者。《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复证治》:“伤寒新差后,不能将摄,因忧愁思虑

  • 热产

    病证名。又名暑产。杨子建《十产论》:“热产者,言盛暑之月,产妇当温凉得宜。热甚,产母则头疼,面赤昏晕。若产室人众,热气蒸逼,亦致前患,名曰血晕。若夏月风凉阴雨,亦当谨避。”

  • 钱潢

    【介绍】:清代医家。字天来,虞山(今江苏常熟附近)人。尊崇《内经》、《伤寒论》,认为张仲景之方,无能踰越其矩度者,而王叔和之编次,成无己等之注释,皆附己意而有失仲景原意。主张仲景之学当上溯《素问》、《

  • 肝虚证

    证名。指肝虚所出现的证候。《脉经》卷二:“肝虚,……病苦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饮食,腹胀,悒悒不乐,妇人月经不利,腰腹痛。”《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肝虚之状,其病面青,善洁善怒,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

  • 小儿痰泻

    病证名,见清·文叔来《慈幼便览》。多由脾虚不振,运化失常,水湿不化,聚而生痰,痰湿下注,并走肠间而成。证见泻无定时,质稠而粘,并有神疲乏力等。治宜健脾化痰,用神术散加茯苓、半夏。

  • 蓝子

    出《本草经集注》。即蓝实,详该条。

  • 吴真人

    【介绍】:宋医家。台湾台南尊之为保生大帝、大道公。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今福建同安)白礁。精医术,据传曾任御医。后悬壶济世,活人甚多,深受群众爱戴。逝世后乡民建庙奉祀,尊为医者之神,台南县慈济宫供奉为

  • 洗肺散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半夏三钱,黄芩、天门冬、麦门冬各二钱,五味子、杏仁各一钱,甘草五分,生姜五片。水煎服。治因伤于暑热而致的热嗽,症见口燥,声嘶,烦热引饮,或吐涎沫,甚至咯血,脉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