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瘤

血瘤

病名。出《外台秘要》卷二十四。多因火旺逼血沸腾,复被外邪所搏而成。症为瘤体色现紫红,软硬间杂,隐约若有红丝缠绕,偶有擦破则血流不止,常发于唇、颈、四肢。治宜凉血养血滋阴抑火。用芩连二母丸化裁,相当于血管瘤。

猜你喜欢

  • 久嗽失音

    病证名。多由久咳不止,气阴暗耗所致。治宜止咳,敛肺、养阴。方可选用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等加杏仁、五味子、人参等。

  • 伤乳食

    病证名。指乳食停滞而致的吐泻。《幼科发挥》:“伤乳食,物出作馊酸气者是也。”临床多伴有腹痛,面色黄滞,发热,不喜饮食。治以化乳消食为主。宜胃苓丸,煨生姜煎汤研碎调服。

  • 承命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直上3寸处。主治癫癎,下肢浮肿。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胎萎不长

    病名。亦称胎不长、胎不长养、荫胎、卧胎、妊娠胎萎燥、胎弱症。指妊娠至5~6个月时,其腹形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多因血寒、气血虚弱,血热所致。若素体阳虚或孕后过食寒凉之品,戕伐阳气

  • 伤寒亡阴

    病证名。指伤寒病误汗、动血或误下而致阴竭液脱的危候。阴,指津液与血。《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 虾蟆子

    见西晋·崔豹《古今注》。即蝌蚪。详该条。

  • 胎弱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胎怯。详该条。

  • 丁桐皮

    见《四川中药志》。为刺楸树皮之别名,详该条。

  • 野胡椒

    见《中国经济植物志》。为山胡椒之别名,详该条。

  • 鸭仔菜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鸭舌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