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皮内针条。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地羊鹊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温溜,见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
见补阳还五汤条。
古刺法名,五节刺之一。《灵枢·刺节真邪》:“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阳病属外,故针刺循行于四肢体表的经脉(外经)予以治疗。该篇还指出,气满闭塞,咳逆喘息等取用天容,廉泉等穴即属本法,并谓其“病恶埃
见宋·伍起予《外科新书》。是研究体表病证的病因、病机、治法为主的专门学科。
指针刺得气后,将针留置于穴位内至预定时间再予出针。《素问·针解篇》:“刺其实须其虚者,留针。”意即治疗实邪疾患,可用留针的方法。留针期间可施行各种手法操作,并可加用温针、电针等。留针时间长短应视具体情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阴虱疮,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曾任朝散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