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蔷薇枝

蔷薇枝

《中药大辞典》:蔷薇枝

药材名称蔷薇枝

拼音Qiánɡ Wēi Zhī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

功能主治《纲目拾遗》:"妇人秃发,蔷薇嫩枝同猴枣煎汁刷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蔷薇枝

药材名称蔷薇枝

拼音Qiánɡ Wēi Zhī

英文名Stem of Japanese Rose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野蔷薇的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sa multiflora Thun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剪枝,切段晒干。

原形态野蔷薇 攀援灌木,小枝有短、粗稍弯曲皮刺。小叶5-9,近花序的小叶有时3,连叶柄长5-10cm;托叶篦齿状,大部贴生于叶柄;小叶片倒卵形,长圆形或卵形,长1.5-5cm,宽0.8-2.8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有柔毛,小叶柄和轴有散生腺毛。花两性;多,朵簇排成圆锥状花序,花直径1.5-2cm;萼片5,披针形,有时中部具2个线形裂片;花瓣5,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雄蕊多数;花柱结合成束。果实近球形,直径6-8mm,红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路旁、田边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南等地。

性味甘;凉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生发。主疮疖,秃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外用:适量,煎汤洗。

各家论述《纲目拾遗》:妇人秃发,蔷薇嫩枝同猴枣煎汁刷之。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海鹞鱼尾刺

    药材名称海鹞鱼尾刺拼音Hǎi Yào Yú Wěi Cì别名魟鱼刺来源药材基源:为魟科动物赤魟、花点魟及其近缘种的尾刺。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asyatis akajei(Muller et He

  • 刺玫果

    药材名称刺玫果拼音Cì Méi Guǒ英文名Dahurian Rose Fruit, Fruit of Dahurian Rose别名刺莓果、刺木果出处出自《黑龙江中药》。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山

  • 臭草

    《中药大辞典》:臭草药材名称臭草拼音Chòu Cǎo别名臭艾(《广西中药志》),小香草(《广西植物名录》),荆芥七(《广西中草药》)。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芸香的全草。6~7月

  • 返顾马先蒿

    药材名称返顾马先蒿别名阿兰内[内蒙古]、芝麻七来源玄参科返顾马先蒿Pedicularis resupinata 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吉林、辽宁、陕西、甘肃、山东、安徽、四川、贵州及华北地区。性味苦

  • 十姊妹

    《中药大辞典》:十姊妹药材名称十姊妹拼音Shí Zǐ Mèi别名七姊妹(《群芳谱》),姊妹花(《闽南民间草药》)。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十姊妹的根及叶。原形态落叶灌木。茎

  • 枣树皮

    《中药大辞典》:枣树皮药材名称枣树皮拼音Zǎo Shù Pí出处《纲目》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树皮,全年皆可收采,春季最佳,用月牙形镰刀,从枣树主干上将老皮刮下,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

  • 瓠子子

    《中药大辞典》:瓠子子药材名称瓠子子拼音Hù Zǐ Zǐ出处《滇南本草》来源葫芦科植物瓠子的种子。化学成分含油51.57%。油中含饱和脂肪酸22.7%、油酸18.7%、亚油酸58.6%。功能

  • 天浆壳

    《中药大辞典》:天浆壳药材名称天浆壳拼音Tiān Jiānɡ Ké别名天将壳(《饮片新参》),萝藦荚(《药材学》)。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来源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壳。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剥取果壳

  • 梅花刺根

    《中药大辞典》:梅花刺根药材名称梅花刺根拼音Méi Huā Cì Gēn出处《贵阳民间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形态详"青刺尖"条。性状

  • 搬倒甑

    药材名称搬倒甑拼音Bān Dǎo Zènɡ别名七星箭[四川]来源蓝雪科角柱花属植物紫金莲Ceratostigma willmottianum Stapf 和蓝雪花C. plumbagin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