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本草纲目》卷三十九露蜂房。是指严重的酒齇鼻,已进入鼻赘的阶段者。详该条。
出《续古今考》。为建兰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较为全面地列举了各种小儿丹毒,此后历代文献沿袭引用并加以发展,其名称计有:胎热丹毒、赤游风、胎毒发丹、滞热丹毒、食滞丹毒、伤食发丹、赤丹、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掖门,《医心方》作液门。即大巨。见该条。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又名翻肛。即肛门红肿翻出。多因小儿积热太盛,下移大肠,流注肛门,或因大便困难,便时努力攻胀,致使肛门红肿翻出。治宜清热通便。用调胃承气汤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外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红丝疔。见该条。
病证名。指桂枝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伤寒明理论·恶风》:“风邪中于卫也,则必恶风。何者?以风则伤卫,寒则伤荣,为风邪所中,于分肉不温而热
出《本草经集注》。即鲜生地,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海洋生物》。为鹿角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九卷。多因气结或水土因素而引起,症见颈部肿物弥漫性肿大,边缘不清,皮色如常,按之柔软。本证见于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治以理气软坚,健脾除湿为主,用四海舒郁汤、海藻玉壶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