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江时途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通光散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盛端明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斑叶兰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出《疡医准绳》卷三。即手心毒。见该条。②即涌泉疽。见该条。
【介绍】:南宋医生。生平不详。著《瘴论》2卷。
【介绍】:三国时期针灸学家。彭城(今江苏境内)人。著名外科学家华佗的学生,认为胸腹背之间“针之不过四分”的理论可以改变,主张深刺,但未说明直刺、斜刺,可供进一步研究。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又名小儿唇紧、紧唇、紧唇疮、沈唇。指唇疮所致的口唇紧急,难于开合的症状。《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
见《重庆草药》。为铧头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董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