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气逆证

肝气逆证

证名。指肝脏气机不和,出现上逆或横逆等证候。《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肝气逆面青多怒。”《类证治裁》卷二:“胁痛吐血者,肝气逆也,化肝煎。”又卷三:“怒郁伤肝气逆,解肝煎。”《西溪书屋夜话录》谓肝气逆上冲心,热厥心痛者,宜泄肝,药如金铃、延胡吴萸川连;兼寒,去川连加椒、桂;寒热俱有者,仍入川连,或再加白芍;肝气上逆冲肺,猝得胁痛,暴上气而喘者,宜抑肝,药如吴萸汁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之属;如肝气横逆乘脾,脘腹胀痛者,治宜培土泄木,用六君子汤加吴萸、白芍、木香;肝气乘胃,症见脘痛呕酸者,二陈加左金丸,或白蔻金铃子等。

猜你喜欢

  • 肝血虚

    又称肝血不足。指肝藏血不足的证候。肝主藏血,血属阴,故血虚或肝阴虚均可出本证。临床表现有血虚或肝阴虚的见证,并有虚烦失眠,多梦易惊恐,月经不调等症。治宜补血养肝。

  • 大嘴赤脉附睛障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统秘》。大嘴即大眦。即大眦赤脉传睛。详该条。

  • 产后发狂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狂越。详该条。

  • 承筋

    经穴名。代号BL5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腨肠、直肠。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小腿后面,腘窝横纹中点直下5寸,当腓肠肌肌腹中央;或于合阳与承山两穴连线的中点处取穴。另说“在胫后,从脚跟上七寸”(《备急千

  • 紫疥斑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即红丝疔。见该条。

  • 医方大全

    见名方类证医书大全条。

  • 疳疾上目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小儿疳眼。详该条。

  • 沈裕生

    【介绍】:见沈好问条。

  • 五臭

    即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五种臭味。

  • 钱氏儿科案疏

    儿科医案著作。上、下两篇。宋·钱乙原作,近人张山雷疏注,何光华参补。本书先由张山雷氏将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所录的儿科医案23则及医案中所用的方剂加以注释,后由何光华氏补入万全、缪仲醇、江瓘、喻昌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