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舌苔。详该条。
见溪陆氏医述条。
《症因脉治》卷三方。川黄连、甘草、桑白皮、地骨皮。水煎服。治肺热腹胀,心火刑金者。
简称谷气,详该条。
病证名。见《异授眼科》。指宿翳之顽固不易消退者。参见宿翳条。
古刺法名,五节刺之一。《灵枢·刺节真邪》:“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阳病属外,故针刺循行于四肢体表的经脉(外经)予以治疗。该篇还指出,气满闭塞,咳逆喘息等取用天容,廉泉等穴即属本法,并谓其“病恶埃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命门。见该条。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足上廉二穴,一名上巨虚。”见该条。
病证名。《经效产宝·续编》:“产后四肢虚肿者如何?答曰:产后败血乘虚停积于五脏,循经流入四肢,留淫入深,回还不得,腐坏如水,故令四肢面目浮肿。医者不辨,作气治之,凡水气多用导水药极虚之。夫产后既虚,又
统指肾虚。其中多指肾阴虚。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