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痞胀

痞胀

证名。指胸脘痞满而兼腹胀者。《张氏医通·腹满》:“此得之湿热脾阴,不能统血,胃虽受谷,脾不输运,故成痞胀。当理脾气,祛湿热,兼养血之剂,如枳实黄连、炮姜、半夏茯苓当归、芍药、阿胶乌梅砂仁之类。”《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酒积杂病,下之过亦作痞。盖胸中之气,因虚下陷于心之分野,故心下痞。宜升胃气,以血药兼之,若全用导气,则气愈下降,必变为中满鼓胀矣。”如伤饮食胸痞者,用枳术丸;食后感寒,以致饮食不化者,二陈汤加山楂麦芽神曲虚寒不散,或宽或急,常喜热物者,理中汤加枳实;稍久郁成湿热者,平补枳术丸(见《医学入门·痞满》)。参见、痞满条。

猜你喜欢

  • 食积

    病证名。出《平治会萃》。食物停滞不能消化的证候。又名宿食不消、乳食不调。小儿脾胃嫩弱,乳食失调,致伤脾胃,食积滞于内,六淫病邪侵于外而致。症见腹胀,腹痛,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治宜消食导滞,调理脾胃

  • 异经选穴法

    指本经罹病而取用他经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或称他经选穴法。如足阳明胃经的胃痛,取足太阴脾经的公孙;任脉为病的崩漏,取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等。

  • 虎口脉色

    见《奇效良方》。即纹色。详该条。

  • 前胡饮

    《奇效良方》卷二十二方。前胡、人参、官桂、茯苓(去皮)、柴胡、炒桔梗、黄芩(去黑心)、生地黄、旋覆花、炙甘草、玄参各一两,麦门冬(去心)、半夏(洗七次)、白术各一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炒)二两。为

  • 拍击法

    推拿手法名。拍打法与击法的统称。见该条。

  • 缕法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即理法。见该条。

  • 海泉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大全》。位于舌系带中点处。主治呕吐,重舌肿胀,呃逆,喉闭,腹泻,消渴等。点刺出血(图114)。图114

  • 大头伤寒

    病名。见《医方考》卷一。即大头瘟。详该条。

  • 上用方

    方集。见幼幼集条。

  • 阿芙蓉

    见《本草纲目》。为鸦片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