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古病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又称注病。疰有转注和留住的意思,指一些具有传染性和病程迁延的疾病。《金匮翼·诸疰》:“疰者,住也。邪气停住而为病也。皆因精气不足,邪气乘之,伏于筋脉,流传藏府,深入骨髓,经久不已,时发时止,令人昏闭,无不痛处。”本病因变症多端,名称各异。如分十疰、九疰等。参见十疰、九注等条。

猜你喜欢

  • 吴绍轩

    【介绍】:见吴文炳条。

  • 起针

    即出针的俗称。见该条。

  • 沙参麦冬饮

    即沙参麦冬汤,见该条。

  • 胃气主降

    同胃主降浊。详该条。

  • 脾气主升

    脾的功能特点。脾气能将饮食精微、津液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而化生气血,营养全身。它的功能特点上升水谷精微,与胃主降浊相对而言。参见脾主升清条。

  • 顺气消食化痰丸

    即化痰丸第一方。见化痰丸条。

  • 灯草

    见《珍珠囊》。即灯心草,详该条。

  • 章氏重订补注汤头歌括

    见汤头钱数抉微条。

  • 垂腴(yú 俞)

    指腹部脂肪厚而下垂。《灵枢·卫气失常》:“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

  • 石橄榄

    见《广东中草药》。为石仙桃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