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王孙

王孙

《中药大辞典》:王孙

药材名称王孙

拼音Wánɡ Sūn

别名白功草、长孙、黄孙、黄昏、海孙、蔓延(《别录》),牡蒙(陶弘景),早藕(《本草拾遗,),百节藕(《植物名实图考》)。

出处《本经》

来源百合科植物四叶王孙根茎。白露至霜降间挖取,去净苗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状,粗壮而长,有节。茎单1,直立,高约30厘米,单叶,通常4叶轮生于茎顶;叶片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无柄。花单生于叶轮之上,具长柄;外列花被4瓣,淡黄绿色,广披针形,先端反卷,萼片状;内列花被4瓣,线形;雄蕊8枚,花丝细长,花药基部着生,长形;子房上位,球形,花柱4枚。肉质浆果,紫黑色,室背开裂。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等地。

性味苦,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雷公:苦,无毒。黄帝:甘,无毒。"

功能主治治痹症四肢酸疼,赤白痢疾。

①《本经》:"治五脏邪气,寒湿痹,四肢疼酸,膝冷痛。"

②《别录》:"益气。"

③《唐本草》:"主金疮,破血,生肌肉,止痛,赤白痢,补虚益气,除脚肿,发阴疡。"

④《植物名实图考》:"治虚劳。"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王孙

药材名称王孙

拼音Wánɡ Sūn

英文名rhizome of Fourleaf paris

别名长孙、海孙、白功草、蔓延、黄孙、黄昏、杜蒙、露水一颗珠、露水珠、清水珠、七叶一枝花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唐本草》:《小品》述本草牡蒙一名王孙,《药对》有牡蒙无王孙,此则一物明矣。

2.《蜀本草》:王孙,叶似及己而大,根长尺余,皮肉亦紫色。

3.《纲目》:王孙,叶生颠顶,似紫河车叶。按神农及吴普《本草》,紫参一名牡蒙。陶弘景亦曰,今方家呼紫参为牡蒙,其王孙并无牡蒙之名,而陶氏于王孙下,乃云又名牡蒙,且无形状。唐苏恭始以紫参、牡蒙为二物,谓紫参叶似羊蹄,王孙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巴山重楼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is bashanensis Wang et Tang[P.quadrifolia L.var.setchuanensis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巴山重楼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5-45cm。根茎细长而横生,直径4-8mm。叶4枚轮生,稀为5枚;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9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具短柄或无柄。花梗长2-7cm;外轮花被片4,狭披针形,长1.5-3cm,宽3-4cm,反折;内轮花被片线形,与外轮同数且近等长;雄蕊通常8,花药长1- 1.2cm,花丝短,药隔突出部分长6-10mm;子房球形,花柱4-5分枝。浆果状蒴果不开裂,紫色;种子多数。花期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荫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较细长,直径2-4mm,近等粗。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节间较长。断面粉性。气微,味微苦。

性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散寒祛湿;通络止痛;止血生肌。主寒湿久痹,腰肢冷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各家论述1.《本经》:治五脏邪气,寒湿痹,四肢疼酸,膝冷痛。

2.《别录》:益气。

3.《唐本草》:主金疮,破血,生肌肉,止痛,赤白痢,补虚益气,除脚肿,发阴疡。

4.《植物名实图考》:治虚劳。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毛毡

    药材名称红毛毡拼音Hónɡ Máo Zhān别名毛青杠、虎舌红、毛凉伞、红胆、红八爪、红毛针、山猪耳、毛虫药、红毛走马胎、红毛山豆根、铺地毡、红地毡、乳毛紫金牛来源为紫金牛科紫金牛

  • 紫鸭跖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鸭跖草药材名称紫鸭跖草拼音Zǐ Yā Zhí Cǎo别名血见愁、紫露草来源鸭跖草科紫鸭跖草Tradescantia virginian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

  • 牛蹄

    《中药大辞典》:牛蹄药材名称牛蹄拼音Niú Tí出处《别录》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蹄。性味《纲目》:"牛头蹄,凉。"功能主治①《别录》:"牛悬蹄,疗

  • 团叶槲蕨

    药材名称团叶槲蕨拼音Tuán Yè Hú Jué别名肉碎补、骨碎补、石蜈蚣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槲蕨科植物团叶槲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naria bonii Chr

  • 芦子

    药材名称芦子别名九节风[云南]、芦子藤、芦子疙瘩、细麻药来源胡椒科胡椒属植物芦子藤Piper paepuloides Roxb.以全株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性味微辛,温。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活络止痛

  • 伤寒草

    《中药大辞典》:伤寒草药材名称伤寒草拼音Shānɡ Hán Cǎo别名夜牵牛、星拭草(《岭南采药录》),寄色草(《广州植物志》),返魂香(《广东中药》Ⅱ),消山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水苦荬根

    药材名称水苦荬根拼音Shuǐ Kǔ Mǎi Gē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玄参科植物水苦荬的根。原形态详"水苦荬"条。性味微苦辛,寒。功能主治主风热上壅,喉咽肿痛及项上风疬,以酒磨服。

  • 良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良藤药材名称良藤别名滚天龙、山豆根来源为防己科轮环藤属植物轮环藤Cyclea racemosa Oliv.,以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理气,止

  • 竹叶蕉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叶蕉药材名称竹叶蕉拼音Zhú Yè Jiāo别名戈燕[傣名]来源竹芋科竹叶蕉Donax canaeformis (Forst.)K. Schum.,以块根或茎

  • 黄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瓜药材名称黄瓜拼音Huánɡ Guā别名胡瓜、勤瓜、王瓜、刺瓜、[黄瓜藤、黄瓜秧、黄瓜霜]来源葫芦科黄瓜Cucumis sativus L.,以果、藤、叶入药。生境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