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妊娠泄泻。详该条。
病因之一类。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过度,使气机紊乱,脏真损伤而成为致病因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参三因条。
病名。脐风的俗称。详该条。
病名。指耳内流脓。《医学心悟》卷四:“若风热相搏,津液凝聚,变为停豆抵耳之患,或脓水淋漓,或痒极疼痛。此皆厥阴肝经风热所致。宜加味逍遥散。”
出清·赵楷《百草镜》。为白接骨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的一种养生健身术,别称阴道,介绍男女性生活中的种种保健方法。此术汉代最盛,唐以后渐趋没落。现存最完整的房中术记载是《医心方》卷二十八。其他诸书也有散见,如《千金方》、《墨娥小录》、《遵生八笺》等。
证名。指头项部牵强不舒作痛。多因邪在肌肤或遏阻经络所致。《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外感表证,宜发散解表。如久病项强,多属痹证,宜祛风化湿、舒经活络。痉病初起,亦
见成都中医学院等《常用草药治疗手册》。为薏苡根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人迎,见该条。
理气法之一。与宽胸、宽中、解郁、开郁等义同。是治疗因情志抑郁而引起气滞的方法。症见胸膈痞闷、两胁及小腹胀痛等。用香附、佛手、乌药、砂仁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