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龙船花之别名,详该条。
《傅青主女科》卷下方。熟地黄、山茱萸(蒸)各五钱,巴戟天(盐水炒)、白术(土炒)各一两,人参三钱,茯苓二钱,炮姜一钱,白蔻仁(研)一粒,橘红(姜汁洗)五分。水煎服。治妇人产后呕吐。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橡实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指经常感觉筋骨四肢酸痛。
见《本经逢原》。为茵陈蒿之处方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干金要方》:“诸风,若筋急不能行者,内踝筋急,灸内踝上四十壮。”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内踝上。定位在内踝上缘上一寸,胫骨内缘处。
出《益部方物略记》。为木芙蓉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骨空论》。齿龈的根部。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鹅脚板之别名,详该条。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黄芪、桂心、巴戟天、石斛(酒浸)、泽泻、茯苓、炮姜各三两,防风、独活、人参各二两,炮天雄、芍药、炮附子、半夏(汤洗七次)、细辛、白术、黄芩、天花粉各一两。为末,每服四钱,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