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补火泻
即艾灸补泻,见该条。
即艾灸补泻,见该条。
连接断裂组织的一种方法。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取乱发若干,放置瓦罐内,盐泥密闭罐口,以火煅使发成灰备用。乘新伤急蘸发灰于创口内,对好断裂组织,以消毒纱布敷盖,外以绷布包扎。原用于耳鼻等处撕裂或断离伤
见《滇南本草》。为土茯苓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2卷。又名《药要便蒙》。清·谈鸿鋆撰。刊于1881年。本书取常用药物365种(见于《神农本草经》者143种,见于后世本草著作者222种),分为补益、宣通,祛寒、泻热、驱风、除痰、润燥、利湿
未成年的男孩。
【介绍】:三国时期吴国医生。吴将吕蒙的随军医生。
古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即蛊注痢,详该条。
病名。指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而致。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初起多见胸脘痞闷,嗳气腐臭,厌食,恶心呕吐,泄泻,苔腻等症。一名伤食,详该条。
即戌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人定,夏晏食。”
【介绍】:见余士冕条。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水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