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古称卒上气、卒喘。多由感风感气,或多食多饮而然。治疗须察其所感施治,如用定喘汤加减等。参见卒上气、喘证等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豨莶草之别名,详该条。
穴位深浅分部名。亦称“地才”。指深层。参见人部条。
【介绍】:见周荣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兔儿伞之别名,详该条。
《疫痧草》方。大黄、黄连、犀角、石膏、知母、玄参、生地黄、青黛。水煎服。治烂喉痧,痧点虽透而喉烂极盛,目赤便闭,神烦舌绛,脉象弦数,疫火盛者。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又名初起第一方。黄连、黄芩、白芍药、山楂肉各一钱二分,枳壳、厚朴、槟榔、青皮各八分,当归、地榆、甘草各五分,红花(酒炒)三分,桃仁一钱,木香二分。水煎,空腹服
病证名。见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喘。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金盏银盘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草药通讯》(1):34,1972。为仙鹤草之别名,详该条。